
隱秘的江湖:美國最高法院要案審理內幕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序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的司法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別在建立司法責任制,推行“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破除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實現(xiàn)司法公正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司法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平洋的彼岸,是自詡為“最民主、最自由”并有著強烈“天賦使命感”的“山巔之國”美國。在諸多為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制度設計中,司法制度無疑是最顯眼的一個,而美國聯(lián)邦和州兩套法院體系的設計,尤具特色。1803年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確立了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憲法解釋權,使得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美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舉足輕重。然而,正如中國民間俗語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從這個視角來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這個江湖是怎樣一道風景呢?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于1790年根據(jù)《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如果不算上英國的樞密院,這應該是歐美最古老的最高法院了。聯(lián)邦最高法院是美國聯(lián)邦法院系統(tǒng)內級別最高的審判機關,在美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權威。兩百多年年來,無論是在建國初期的拓荒年代,風雨飄搖的內戰(zhàn)前后,還是在風起云涌的民權運動時期以及日新月異的當代,最高法院一直是美國憲政國家的基石和捍衛(wèi)者。遠如司法審查制度的確立、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近如奧巴馬政府醫(yī)改政策的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一系列由最高法院作出的判決深刻影響著美國的公共政策、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公民權利。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由九位大法官組成,其中一位充任首席大法官,現(xiàn)任首席大法官是約翰·羅伯茨(John G.Roberts Jr)。大法官均由總統(tǒng)提名,且需經(jīng)參議院通過后才能獲得任命。為保障司法獨立,大法官實行任期終身制,無需定期重選,非經(jīng)國會彈劾也不得被免職。最高法院作出的判決在全國范圍內產(chǎn)生拘束力,并且,最高法院還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審查聯(lián)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有關美國最高法院的作用,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曾有過精彩的論述:“聯(lián)邦的安定、繁榮和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聯(lián)邦法官之手,沒有他們,憲法只是一紙空文。行政權依靠他們去抵制立法機構的侵犯,而立法機構則依靠他們使自己不受行政權的進攻。聯(lián)邦依靠他們使各州服從,而各州則依靠他們抵制聯(lián)邦的過份要求。公共利益依靠他們去抵制私人利益,而私人利益則依靠他們去抵制公共利益。保守派依靠他們去抵制民主派的放縱,民主派則依靠他們去抵制保守派的頑固。他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但這是受到輿論支持的權力。只要人民同意服從法律,他們就力大無窮;而如果人民忽視法律,他們就無能為力?!?
但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機構的內部運作機制很長時間以來卻一直隱藏在公眾的視野之外。除了開庭審理,公眾對最高法院的運行狀況知之甚少,最高法院整體上來說也不受公眾審查。大法官就職后,其與公眾的接觸途徑不過是在少數(shù)公開儀式上的露面。他們很少接受訪談,一般情況下被禁止與媒體接觸,在極少數(shù)個別談話的場合也鮮少觸及個案的具體情況和其司法立場。至于法官助理和最高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更是在入職之初就被告誡要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不得向外界透露法院的工作內情。由于內部運作機制不透明,最高法院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通常,周五的下午,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會在華盛頓一間秘密的房間聚集。這場每周一次的例行會議可能是這個國家最至關重要,也是最神秘的會議。大法官們閉門討論案情,甚至連他們的助理們也不允許進入。很多事關這個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爭議,就在這里以這種方式被討論決定。無怪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的法律事務記者妮娜·托特伯格(Nina Totenberg)在《紐約時代》雜志上撰文說:“沒有什么機構比最高法院更像一個秘密社團,從來聽不到一個大法官披露有關工作的細節(jié),法院的職員也發(fā)誓信守秘密,最后寫成的判決被看作是大法官們?yōu)樽约旱谋磉_。最高法院可真是政府機構中責任最少的一個?!?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隱秘的江湖: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探行》甫一出版,就引發(fā)了美國各界的熱烈討論,被《洛杉磯時報》稱為“有關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最有爭議的書”。這本書以1969年至1975年沃倫·伯格任職首席大法官的最高法院為背景,記錄了這一時期美國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若干重大案件,如廢除學校種族隔離案、墮胎案、死刑存廢案、水門事件案等。之所以引發(fā)了諸多爭議,是因為該書首次開啟了最高法院的神秘之門。通過作者的描述,讀者得以窺見一個真實、生動、前所未聞的最高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每個大法官的傾向和動機,不同意見之間的碰撞、協(xié)調和妥協(xié),大法官們的司法理念、政治派別乃至個人偏好對判決意見的影響,在判決形成過程中法官助理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等,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從大法官的選任到案件的受理、從審理案件到撰寫判決意見,籠罩在最高法院之外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正因如此,美國《商業(yè)周刊》將該書譽為“第一本解密世界上最重要的法院——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內幕報道”。更有人稱之為“美國最高法院研究的開山之作”。
該書作者之一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是當年揭發(fā)尼克松水門案丑聞的主要記者。為了寫作該書,作者對包括數(shù)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一百七十多位前法官助理以及幾十位最高法院前雇員等在內的兩百多名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搜集了豐富的從未公開過的第一手資料。如作者所言,“本書最為核心的文件材料均來自尚未公開的資料”,作者“獲取了大量的大法官的內部備忘錄、信件、討論會上隨手寫下的記錄、案件分配表、日記、未公開的判決意見草擬稿,幾個判決意見草擬稿甚至從未在大法官之間傳閱”。根據(jù)作者在該書前言中所言,在書中所描述的最高法院七個庭期中,每個庭期在每個大法官辦公室,作者都至少尋找到1-4個可靠的信息來源。所有書中引用的文件,都有原件或復印件佐證。只是因為該書出版之際,為作者提供第一手信息的大法官們仍然在任,他們的姓名并未在書中披露。后來,隨著大法官們先后離世,他們的名字才最終得以揭曉,他們是:波特·斯圖爾特大法官、路易斯·鮑威爾大法官、哈里·布萊克蒙大法官。
正是基于作者全面、翔實、可靠的資料收集工作,我們得以窺見最高法院運作過程中最為真實、生動的一面。在書中,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不再是不茍言笑、超凡脫俗、高高在上如神一般的存在,而更像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個性鮮明,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哈倫的嚴謹、博學和學者風范,伯格的狹隘、小心眼;道格拉斯的堅守,布萊克蒙出入最高法院時的小心翼翼、忐忑不安……美國司法系統(tǒng)中最為神秘的群體,如此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頗為有趣的是,作者在書中還描寫了大法官們許多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jié),完美呈現(xiàn)了大法官褪去光環(huán)之后更為真實的另一面。例如,書中的斯圖爾特除了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還是個棒球迷,是辛辛那提紅人隊的粉絲。他的錢夾里經(jīng)常會有一張折角的報紙,上面有經(jīng)過計算得出的紅人隊每一局棒球比賽得分的可能性。甚至,當在法官席上聽審言辭辯論時,他也會要求助理將紅人隊季后賽每局比賽的結果傳給他。
《最隱秘的江湖: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探行》自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首次出版發(fā)行后,在美國至今暢銷不衰。其中譯本也不斷推陳出新,一版再版。之所以歷久彌新,真實性是其能夠煥發(fā)出長久生命力之源泉所在。美國最高法院的歷任大法官們,運用其司法智慧,傳承歷史,順應現(xiàn)實,充分發(fā)揮了司法對社會生活和公共政策的影響力,塑造了美國的法治形象和社會形象。司法的公正和獨立是民主法治的根基,雖然司法的公正和獨立并不意味著法院可以無視社會和政治現(xiàn)實作出判決,但對于法治的真誠信仰,只向法律低頭的信念,應該成為每個司法者的堅定操守??疾烀绹淖罡叻ㄔ褐贫?,探尋最高法院在捍衛(wèi)美國法治中的作用,對于我國法治建設,特別是司法體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的于鵬副教授早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語系,后來又分別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獲得了法律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在法學研究和教學方面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尤其是在法律翻譯方面功底扎實,文筆流暢,遣詞造句頗見功力。這本《最隱秘的江湖: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探行》是其新近的譯作,這本書雖然有過兩部漢語譯本,但因譯者個人的專業(yè)背景、視角等因素,在翻譯特色方面仍存在一些區(qū)別,希望這一譯本能對有意愿對美國司法制度進行深入了解的同道有所裨益。
是為序。
馬懷德
2017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