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學生禮儀塑造優(yōu)秀青少年

優(yōu)雅的禮儀風度不是天生的,需要從小培養(yǎng)。對廣大學生來說,校園和家庭的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每一個與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都是培養(yǎng)禮儀的實際鍛煉。因為要融入社會,與他人交往,都要求你必須講禮貌、懂禮儀。禮儀看似只是一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得失禮卻能讓你失去很多。青少年學生從小學習和掌握禮儀常識,不但能夠使自己學會自尊自愛、尊師敬老,而且能夠讓自己從小懂得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日常行為更加規(guī)范,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使自己成為知書達理、真正適應祖國需要的人才。

一 學生需要從小注重禮儀學習

對于學生來講,禮儀是人生中的一門必修課。禮儀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矯正與規(guī)范作用。一個不懂得文明禮儀的學生,即使知識學得再多,其未來的人生也未必是完美的。因此,廣大青少年學生,應當從小學禮、知禮、行禮,為人生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成為一個文明有禮的優(yōu)秀人才。

01學生禮儀培養(yǎng)文明的新一代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倍Y儀不僅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研習的必修課。

如今的青少年學生從小就是家人的重點保護對象,一部分人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心態(tài),不尊重長輩、老師和其他同學,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若遇與他人有分歧時,不作絲毫謙讓,導致難以融入集體之中。一些青少年學生與人相處時容易情緒沖動,動輒出言不遜、惡語相向、拳腳相加。他們對待學校和老師的管理不是從積極的角度加以冷靜分析,而是抱著逆反的心理不予配合。一些青少年學生由于從小缺少對形象美的正確認識及追求,對儀表、儀態(tài)方面美的標準認識模糊,盲目追星,趕時髦,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舉止姿態(tài),被社會稱為是垮掉的一代、腦殘的一代等等。

當前,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十分迫切和必要。普及學生禮儀,有助于提高廣大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具體來說,加強禮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普及學生禮儀,將促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眼,從檢點自身的一舉一動著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養(yǎng),并有助于維護學校的形象。

今天對青少年進行學生禮儀的教育培養(yǎng),具有深遠的意義。

進行學生禮儀教育培養(yǎng),是弘揚我國優(yōu)良的禮儀文化傳統(tǒng)的客觀需要

我國的禮儀文化有著完整的體系和豐富的內容,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禮儀文化遺產。幾千年來的禮儀實踐,在我國積淀了豐富的禮儀文化成就,并對世界文化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之繼承并發(fā)揚光大。

進行學生禮儀教育培養(yǎng),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成長需要

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學生來說,為人處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門功課。通過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教會他們?yōu)槿颂幨赖囊话阍瓌t,培養(yǎng)他們樂觀、豁達、健康的心理素質,訓練他們善于合作、熱心參與、善于交往、善于應變的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更好地發(fā)揮才能,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

進行學生禮儀教育培養(yǎng),是適應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而德育放在首位。禮儀屬于德育范疇,又深寓著美育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礎教育。它從人類最基本的行為入手,教會人們在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說,禮儀教育是德育教育,是實實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學校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培養(yǎng)“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有高尚道德素養(yǎng)的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徑。

Tips

我國著名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鄙砭佣Y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

02文明素質與禮儀之風需要從小培養(yǎng)

對青少年學生的禮儀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歷來為我國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視??鬃訌娬{:“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逼湟馐钦f,一個人如果只重品質樸實,而不重儀表禮節(jié)文雅,社會顯得粗野;只重儀表禮節(jié)文雅,而缺乏質樸的品格,社會顯得虛浮。只有兩者結合,才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文明禮貌、禮儀修養(yǎng)是青少年應該特別注意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我國古代禮儀教育特別強調從小抓起,養(yǎng)成習慣,做到體貌兼習,行為美與心靈美相統(tǒng)一。

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視學生在日常行為方面的培養(yǎng)教育,他要求學生衣冠整齊,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態(tài)。為人處世要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逼渲小傲嚒敝傅氖嵌Y、樂、射、御、書、數(shù),而“禮”則為“六藝”之首。

管仲所作的《弟子職》是我國第一部學生守則,被列為學生尊師禮節(jié)和學習、生活方面的行為規(guī)范。

宋代教育家朱熹從教40余年,他編寫了《小學》《蒙童須知》等教材,對少年兒童進行禮儀教育。

南宋學者王應麟所著《三字經》,可以說是我國流傳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本禮儀啟蒙教材,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度纸洝分刑岢觯骸盀槿俗樱缴贂r。親師友,習禮儀?!本褪钦f,做兒女的,正當年少時,就要拜師訪友,學習禮儀。

清代學者李子潛編寫的《弟子規(guī)》則以學規(guī)、學則的形式規(guī)定了學生從早到晚飲食起居、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guī)范。書中寫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其緊切。置冠服,有座位,勿亂頓,致污穢。……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渤鲅裕艦橄?,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忘巧??瘫≌Z,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古人提出關于禮儀修養(yǎng)的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對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對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大有裨益。

Tips

對成長中的學生而言,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果從小就能以禮待人,那么就會在素質修養(yǎng)上得到極大提升,從而為日后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03學生禮儀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指南

在當代社會,禮儀是個人良好形象的表現(xiàn),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它作為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逐步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和領域,始終約束和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對于提高人的素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文明與繁榮,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全面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禮儀教育可以正確地引導廣大學生的學習進步與社會交往,引領廣大學生成長成才。對每個學生而言,學習和遵守學生禮儀,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

學生時代是學知識、增長才干的基礎階段,從小在禮儀修養(yǎng)方面注重培養(yǎng),就會為今后的人生奮斗積累寶貴的素質財富。一個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xié)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近年來,不少青少年學生由于缺乏教育引導,不懂禮、不行禮、與禮儀相悖的行為日益加劇。在為人處世上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如不會問候、不會謙讓、不會尊重師長、不遵守誠信等。諸如此類不良行為的存在已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形象,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障礙。重視并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禮儀教育,促進廣大學生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已成為當前青少年教育中的一項迫切任務。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沒有誰能夠與世隔絕,于是就有了交際。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jié)社會生活。當代青少年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他們十分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并在交往過程中獲得友誼,是適應未來新的生活環(huán)境的需要,是從“依賴于人”的人發(fā)展成“獨立”的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學生成功地走向社會的需要。事實上,在校學習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青少年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語言,學生只有學習和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guī)范,才能順利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Tips

現(xiàn)實生活證明:一個舉止大方、著裝得體的人肯定會比舉止粗俗、衣著不整的人更受歡迎,也就更方便交往與應酬。

有利于解除學生的成長煩惱和心理困惑

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人人都有成長中的煩惱,同時,他們對社會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如何與同學、老師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盡快地適應校園生活等現(xiàn)實問題。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能始終保持沉著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學生,在校期間常會出現(xiàn)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狀況。那么,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讓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既可以滿足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

通過學生禮儀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的各種禮儀規(guī)范的重要性,通過文明有禮的舉止來反映出個人的思想修養(yǎng)、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是學習禮儀的目的之一。學生的禮儀素質,是在社會生活中、在社會輿論中形成并鞏固的。學生禮儀教育對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禮儀幫助人們約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與道德品質。所以,對學生從小就不斷強化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謙恭禮讓、懂得和諧共處,十分有益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04學好學生禮儀,優(yōu)化人生,美化社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古人始終堅持這種理念:“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yǎng)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污言穢語;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些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自古以來“禮儀之邦”的美稱,會不會斷送在當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見,在青少年學生中深入開展禮儀教育,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yǎng)文明有禮的新一代,對于美化人生與美化社會,都是十分必要的。

以禮儀規(guī)范人生,人生必然光彩

作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禮儀,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程度,更好地顯示自身的優(yōu)雅風度和良好的形象。一個彬彬有禮、言談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將會如沐春風,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贊揚,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給別人、給社會帶來溫暖和歡樂。孟德斯鳩曾說:“禮貌不僅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招待的人喜悅?!倍Y儀教育是培養(yǎng)造就未來人才的重要內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如果從小就能懂得并且運用不同場合的禮儀知識,就能夠更容易地與社會人群打成一片,使他們倍感親切自然,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熟悉、理解和尊重,從而樂于接近和接納你。憑著良好的禮儀素養(yǎng),未來人生的門路可以更寬,朋友可以更多,在今后的人生中就可以更有作為,這些是從書中難以學到的。所以說,禮儀本身作為人際關系的一把特殊鑰匙,能夠較輕易地打開未來人生的成功之門,從而使自我的人生更加光彩。

以禮儀美化生活,社會灑滿陽光

禮儀不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口角、摩擦、矛盾、爭斗,都是起因于對小節(jié)的不注意。而文雅、寬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語禮儀,可以有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huán)境,注重行為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寧靜、潔凈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會,因此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習禮儀的一個突出效果就是會使人變得平易近人,使枯燥的日常生活變得充滿樂趣。從校園生活來講,如果每個學生都注重學習禮儀,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自我良好的品德行為,通過禮儀教育,從尊敬國旗、國歌開始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日常行為中按照學校禮儀的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經過長期的熏陶,就能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可以樹立學生的良好形象。講禮貌,注意個人的儀表,穿著打扮和諧得體,會使男同學顯得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女同學顯得端莊活潑,樸素大方。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彬彬有禮,整個校園氣氛將更加和諧、文明。

總之,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任何一個長期生活在禮儀習俗和文明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禮儀的熏陶和約束,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文明有禮、有教養(yǎng)的人。由此可見,開展學生禮儀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自覺遵循社會道德規(guī)范以及相應的禮儀形式,提高自我的文明意識,養(yǎng)成文明行為的習慣,促使良好社會風尚形成,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讓文明之花在校園開放,讓我們的社會充滿和諧與溫馨。

學禮儀才能好就業(yè)

據相關調查,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tài)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相反也有不少因禮儀“缺失”而落聘的。這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學生禮儀盡早加以普及與規(guī)范。梁啟超有一句名言:“少年知禮則國家壯大?!碑敶鷮W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華騰飛的重任,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二 學生學習禮儀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有教養(yǎng)的人,都是從小進行學習和培養(yǎng)的。青少年學生學好、用好禮儀知識,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按照科學的培養(yǎng)途徑,知行合一,自覺實踐,就會顯著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質和禮儀修養(yǎng)。

01掌握學生禮儀的基本原則

學生禮儀,是指學生在校園交往和活動時應該共同掌握和遵循的正確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公德的具體體現(xiàn),每一個同學都應該自覺遵守。

學生禮儀的內容十分豐富,具體體現(xiàn)在平等待人、團結互助、敬老愛幼、尊重同學、尊師重教、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等諸多方面。學好學生禮儀,首先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則。

尊重他人

青少年學生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tài)度。古往今來的人生實踐都驗證了一條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才能在今后走出光彩人生路。

遵時守約

遵時守約是指約會要事先發(fā)出邀請,不論是邀請方,還是應邀方,一旦答應,就應該按時履約,遵守時間,信守諾言。身為學生,要從小懂得,做人不能失信。一旦答應了別人,無論什么理由,不遵時守約都是不禮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倡做人與人際交往都要以信義為本,提倡“一諾千金”。特別是今天,在整個社會普遍缺失誠信的大環(huán)境中,遵時守約更為重要,不講究誠信,就會污染了青少年學生最寶貴的道德品質,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就不會有未來人生的進步。

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是指尊重交往對象,對任何交往對象都要公平對待,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應該因為交往對象與自己的關系親疏遠近而有所不同。厚此薄彼,區(qū)別對待,甚至歧視別人,都是不文明的無禮表現(xiàn)。

Tips

一個人如果與人交往有親有疏,對地位低的人表現(xiàn)出傲慢、冷漠,而對地位高的人曲意逢迎,這是不禮貌的突出表現(xiàn)。對待任何人都應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動友好,熱情又有所節(jié)制。

寬容自律

寬容自律,是要求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學會為他人著想,善解人意?;磉_大度、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是現(xiàn)代青少年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能理解人,才能做到寬宏大量。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咄咄逼人。

尊重習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一個學校里,既有漢族的學生,也有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要注意少數(shù)民族同學的習慣,如果在他們面前毫無顧忌,也是一種不尊重人、不禮貌的表現(xiàn)。學生禮儀的基本常識,就是要注意“入鄉(xiāng)隨俗”,尊重各地區(qū)、各民族、各個國家、各種人群乃至各個家庭的禮俗習慣。

和諧適度

和諧適度的原則,是要求使用禮儀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人、因事、因時、因地恰當處理。應用禮儀時特別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不卑不亢,熱情大方,有理、有利、有節(jié),避免過猶不及。分寸感是禮儀實踐的最高技巧,運用禮儀時,假如做得過了頭,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因此,一定要做到和諧適度。

當代青少年,千萬不要以為,學生以學文化為主,懂不懂禮儀無關緊要,專門學習禮儀更是多余的,這些看法是錯誤的。我們要不斷加深對禮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認識提高了,學習禮儀就會成為一種自覺的追求而不是額外的負擔??傊Y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人類需要禮儀,人類社會離不開禮儀,反過來說,也只有人類才懂得禮儀。今天,禮儀不僅是人類心靈之美的展現(xiàn),也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在人生中的一門必修課。

02學好學生禮儀的基本要求

“人無禮不立,國無禮不興?!币粋€學生的言行舉止,往往表現(xiàn)出個人禮儀素質的高低。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都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校學習期間要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學生禮儀的基本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好學生。

儀容禮儀的總要求:儀態(tài)端莊,自然大方

學生的日常著裝要符合年齡特點,特別是符合學生身份,整潔大方。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依照規(guī)定佩戴紅領巾或團徽。學生一般不化妝、不戴飾物、不燙發(fā),男生不留長發(fā)。參加會議、聽講時坐正立直。坐立時要頭正頸直,上體與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時要抬頭挺胸,上體、雙腿與地面垂直。行走時要穩(wěn)健,姿勢正確,步幅適中,穩(wěn)健有力。在樓道、教室行走時,慢步輕聲;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搖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待人接物,表情自然,動作大方。

交往禮儀的總要求:待人熱情,彬彬有禮

青少年學生培養(yǎng)禮儀,熱情待人,必須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練習:

①微笑:是對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齒、嘴角微上翹。

②鞠躬: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群體的禮節(jié)。行鞠躬禮時,脫帽、立正、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然后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低頭眼向下看。有時為深表謝意,上體前傾可再深些。

③握手:是與人見面或離別時最常用的禮節(jié),也是向人表示感謝、慰問、祝賀或鼓勵的禮節(jié)。握手前起身站立,脫下手套,用右手與對方右手相握。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

④鼓掌:是表示喜悅、歡迎、感激的禮節(jié)。雙手要有節(jié)奏地相擊,鼓掌要適時適度。

⑤右行:在校園、上下樓梯、樓道或街道上行走時,靠右側行進。

⑥禮儀:遇到師長、客人、長、幼、婦、殘、軍人進出房門時,主動開門側立,讓他們先行。

談吐禮儀的總要求:稱謂得體,語言文明

談吐舉止文明,是儀表的綜合要求。與人交談時,態(tài)度誠懇,語言文明。

稱呼他人要使用尊稱(敬稱):長輩、友人或初識者稱“您”;對師長、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職務或“老師”“師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對他人提出要求時說“請”;與人打招呼時說“您好”;與人分手時說“再見”;給人添麻煩時說“對不起”;別人向自己致謝時回答說“沒關系”;得到別人幫助時說“謝謝”。

校內禮儀的總要求:尊重師長,行為規(guī)范

進校第一次見到師長,要止步立正或鞠躬問候:“老師好!”“校長好!”人多時,可以點頭示意問候;見到同學,可點頭致意,招手問好。上下課起立,站在座椅一側,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注目禮。課上準備提問或回答問題先舉手,正確動作是:端坐于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舉,右手五指并攏,指尖向上,等老師允許再起立發(fā)言。進入老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敲門,聲音以室內人聽見為適度,在社會交往中,進入他人房間也需先敲門,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入內。

家中禮儀的總要求:尊老敬老,禮待賓客

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互敬、互信、互學、互助、互愛、互讓、互勉、互諒。

就餐先請長輩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禮讓他人。

離家前,向家長打招呼說:“我走了,再見!”回到家說:“我回來了!”

見家長離家或歸家,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賓客來訪,要起立迎接,面帶笑容,主動問候:“您好!”“歡迎您來!”回答客人提問要起立;為客人讓座、送水;客人與家長談話時要回避;客人離去,起身送至門外。

Tips

禮儀是一定地域的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約定俗成的,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常常有不同的禮儀習俗和禮儀規(guī)范。如果青少年學生不懂這些,就容易在與人交往中出現(xiàn)“無禮”的表現(xiàn),甚至造成很壞的影響。

03學生培養(yǎng)禮儀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禮、無禮、失禮的人往往為社會所唾棄。作為當代青少年學生,更應從小注重禮儀修養(yǎng)。學生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不是天生的,要通過后天的勤學苦練自覺養(yǎng)成。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形式,還與人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密切相關,是其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反映和折射。因此,培養(yǎng)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要遵循正確的途徑,掌握有效的方法。

廣泛閱讀,使自己博聞多識

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yǎng),對提高學生禮儀素質大有裨益。而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禮儀修養(yǎng)的內涵,提升禮儀品位,并使禮儀水平不斷提高。

一般來說,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大多是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人。這種人邏輯思維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密、分析事物較為透徹、處理事件較為得當,在人際交往時能顯示出獨有的魅力而不顯得呆板。相反,文化修養(yǎng)較低的人,缺乏自信,給人以木訥、呆滯或狂妄、淺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覺地提高文化修養(yǎng)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氣”,才能使自己在與人交往中彬彬有禮。

我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近代、現(xiàn)代的典籍載有浩繁的有關禮儀的知識。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fā)展,對外交往將會更加頻繁。世界各國的禮儀風俗千差萬別,青少年學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學習和領會,以利于在實踐中運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禮儀修養(yǎng)提升到新的高度。

加強藝術修養(yǎng),提升審美品位

藝術是通過具體、生動的感性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活動。藝術作品蘊涵著豐厚的民族文化藝術素養(yǎng),更凝聚著藝術家的思想、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因此,青少年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必然會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時也受到藝術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傾心于藝術作品所描繪的美的境界之中,獲得審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華,思想也得到了啟發(f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就會培養(yǎng)起來。因此,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內容健康、情趣高雅、藝術性強的藝術作品,如文學作品、音樂、書法、舞蹈、雕塑作品等,它們對青少年學生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

注重道德修養(yǎng),提高思想境界

倫理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意識、信念、行為和習慣的磨煉與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指達到一定的境界。倫理是禮儀的基礎。“有德才會有禮,無德必定無理,修禮宜先修德”。現(xiàn)實生活中,為人虛偽、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唯我獨尊、忌妒心強、苛求于人、驕傲自滿的人,對別人不可能誠心誠意、以禮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倫理修養(yǎng),不斷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禮儀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

貴在實踐,自覺踐行學生禮儀

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反映出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xiàn)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一些學生平時也知道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公共場合或遇到不是很熟悉的人時,其禮儀規(guī)范就無法發(fā)揮,這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學生在應用得體的禮儀言行的同時,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去表現(xiàn)這一點。

Tips

青少年學生僅僅從知識上懂得禮儀的含義和內容,而不在實踐中運用是遠遠不夠的,禮儀修養(yǎng)關鍵在于實踐。修養(yǎng),既要修煉又要培養(yǎng),離開實踐,修養(yǎng)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上架時間:2019-11-19 18:29:56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