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這一戰(zhàn)除了斬首和俘虜之外,資用的繳獲反而不多,起義軍的糧食本就不多了,武器裝備更是簡陋無比,真正值得稱道的可能就只有戰(zhàn)爭結束后主動前來歸降的數(shù)千人。
雖然在戰(zhàn)場上只要是站在自己對立面的,就都是敵人,但一想到來日還要面對更多的漢人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彼此流血廝殺,而讓契丹人漁翁得利,有足夠的時間做大做強,成為真正的“大遼”,李景裕就從心底里感到一陣的絕望。
李景裕一直都在試圖用最少的代價,來結束五代十國這個亂世,而不是以殺止殺。
奪楚州,他只殺了劉延慶一家,沒有大開殺戒,沒有一次性將楚州城中的劉延慶一黨清掃干凈。
進徐州,他也只是將起義軍擊敗,沒有為了讓戰(zhàn)果顯得更加輝煌而趕盡殺絕。
這亂世對生命的傷害已經夠大了,李景裕不想再加重了。
所以對于那些降眾的安置,李景裕也沒有一概將之發(fā)為罪卒,其中勇猛敢戰(zhàn)之眾,俱都遴選錄入軍中。
他們或許一時難以接受境遇的變化,但沒關系,還有近兩年的時間可以讓他們來自我調整。
李景裕率軍進駐徐州城之后,便讓李忠等人前往俘虜營地,與那些俘虜一對一的談話,了解他們的訴求,以期能夠找到一個能夠將他們引為己用的方案。
李景裕與符彥卿定下了論功的總基調之后,便開始擬定論功簿了。
雖然這一次論功要呈交南唐朝廷,得到批復之后才算真正確定,但這一戰(zhàn)可謂是南唐北伐首勝,呈交上去的戰(zhàn)報,朝廷也不可能會有太大的更改。
這一場戰(zhàn)事,首功當屬李景裕,而主動投誠的符彥卿則排在第一梯隊,這沒有什么好說的,后續(xù)眾將士的排序才是重點。
緊接著符彥卿的是李忠。這么長時間以來,李忠一直為李景裕鞍前馬后,盡職盡責,在涌橋的時候更是勇猛的率兵沖殺,這樣的好下屬,不提拔他提拔誰。
排在第二梯隊首位的是李全彬,李全彬雖然沒有真正參戰(zhàn),但他干的卻是漢朝丞相蕭何干的活——穩(wěn)定大后方!
后方不穩(wěn),前方將士如何能安心征戰(zhàn)?
所以李全彬之功當之無悔。
在第二梯隊中列名者有十數(shù)人,李景裕所部諸將便得居七八席。不僅有團長級的郭守節(jié)、陸孟俊、劉彥貞,就連營長級的曹志明、鄧宇的都列名其中。
至于徐州城的守軍,因為是在擊敗起義軍之后才歸附南唐的,真正有功者反而不多,畢竟歸附南唐的大功已經記在了符彥卿的頭上了。至于這份功勞以后該要怎么分配給,那是符彥卿這個節(jié)度使該考慮的問題,李景裕也不好干涉太多。
當然,總不能把符彥卿的人全都安排到第三梯隊,李景裕還是在第二梯隊中留了幾個名額給符彥卿的幾名心腹將領以及兒子符昭序。
李景裕與符彥卿剛剛擬定完論功簿,突然就有一個符府的下人沖了進來,對著符彥卿道:“老爺,大事不好了!小姐要在錦繡樓拋繡球招親!”
?“什么?”符彥卿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