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節(jié)、有人退出了
第一百九十一節(jié)、有人退出了
站崗是每個人的獨特回憶,尤其是第一次的站崗。
鄭凱的第一次站崗是在一直練習踢正步中進行的。
只練習了兩個動作。
一個是提左腿,抬右臂,一個是提右腿,抬左臂,沒有進行行進。
很安靜,一直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站崗時間結束。
雖然定了那么長時間,但卻沒有感覺到累。
可能是時間不長,畢竟僅僅是一個崗的時間。
這個強度對于我們來說確實一般化。
而且那天晚上,并沒有負重。
“你先一個人留意一下,我去叫崗。”
夜里的風是涼爽的,連同別人的聲音也是那么的舒爽。
“到換崗時間了?”
鄭凱搭話說著。
“是的。”
“我還沒有站夠呢!”
鄭凱表示,自己還可以再站一會。
“留點機會給別人,再說明天還要訓練。”
“是。”
第一次的站崗讓鄭凱意識到其實站崗也就那么一點事情。
對于鄭凱來說是認識一個人,了解一些事,做一些訓練。
至今為止,都不知道這些事情有沒有什么意義。
但當時就是這么做了。而且似乎對于自己以后的生活來說,這種做法似乎是有益的。
畢竟這種心態(tài)下,人的整個靈魂得到了補充。
學習不再是什么語數外,數理化什么的,更多的是,龐雜的學識。
“今晚的口令是三六?!?p> 面對新到的下一崗,鄭凱也有模有樣的開始交接著。
其實關于站崗這件事,仔細算一算的話,一年站不了幾次。
一年總共三百六十五天,七天是一個星期,算下來的話一年也就五十四個星期。
五十四個星期,幾個單位輪流來的話,一個單位也就十幾個星期。
不能再算了,再算就詳細了。
“這是木槍,這是對講機?!?p> “請檢查一下,我準備下崗了?!?p> 做好最后的交接,鄭凱結束了這一天的生活。
結束了嗎?沒有吧,鄭凱躺在床上回想著一天的生活。
似乎有很多的長進。
先是地圖作業(yè)從蒙圈的狀態(tài)變成有方向。
無助,無所能做,變成了有數,一切皆可以。
還有今天的訓練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訓練速度甚至超越了干部,這是鄭凱今天最大的收獲。
是信心的建立。
還有今晚的站崗,自己的軍姿定型也得到了訓練。
至于訓練成果,雖然沒有看見,但這個標準的已經相當滿意了。
累與不累,苦與不苦,自己完全知道。
這么長時間的軍旅生涯,一步一步的變化自己看得見。
未來可期!鄭凱在睡前信心滿滿,帶著美美的思緒進入了夢鄉(xiāng)。
“你想好了???”
永遠也想象不到這個世界每天都可能會發(fā)生什么,本來以為常態(tài)化的訓練是早上的必修課,沒有想到,今天最先進入識海的是一個事件。
“班長,我實在是練不下去了?!?p> 第二天醒來,集合之后,聽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訓練安排,而是一個新兵要走了。
這算什么?
有人歡樂有人愁,似乎是一個主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好像都是這樣。
并不是每個人都像鄭凱這樣進步的。
有的人還停留在一開始狀態(tài)。
這么長時間過去了,那些人已經奔潰了。
要知道這短短的幾天發(fā)生了多少事,計算科目,方向盤科目,地圖作業(yè)科目,這么多科目本質上講都是簡單的,但在訓練過程中,那些要求可不是簡單的。
計算的準確性,速度,找到了方法,積極的投入,即使做到這樣也不一定能夠進步,這就是現實。
有些人依然停留在最初的狀態(tài),在那種轉態(tài)下進行多科目訓練,顯然是非常疲憊的。
再加上地圖作業(yè)這種科目,奔潰的人是一群加一群。
顯然,昨天的野外行進讓奔潰的人徹底奔潰了。
“這個有什么難的,再說你也不笨啊?!?p> 作為班長總是進行試圖挽留,畢竟這么長時間了,相互之間也有感情了。
而且相對而言從新培養(yǎng)一個人,實在是費時費力。
要知道專業(yè)這種東西,開始訓練了,就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有所停留。
一個人走了,必然要補進來一個人。
畢竟每個崗位都是要有人的。
一個蘿卜一個坑,有位置,自然是要人的。
“但是班長,訓練節(jié)奏,我完全跟不上啊?!?p> 新兵表示,自己很努力了,但是自己不行啊。
這個新兵是另外一個單位的,在這里集訓的人可不止鄭凱所在的這個小群體。
鄭凱屬于一炮連,屬于營直單位,三個營直單位的人在一起訓,還有那些團直炮營的在一起訓,整個集訓隊基本可以劃分為五個方陣,新兵兩個方陣,干部兩個方陣,士官一個方陣。
“車還沒走,現在留下還有機會。”
班長似乎看出了新兵的不舍。
“班長,我不適合,天天訓練,我已經奔潰了,完全不知道怎么訓?!?p> 最后的最后,新兵還是做出了離開的選擇。
“行吧,等會吃過飯你就回去吧?!?p> 接人的車雖然到了,但還沒有離開,總是會想著挽留一下的,但又有什么意義呢?
都已經決定了,其實也改變不了什么了。
畢竟這個決定不是一時間做的決定,面對人生的抉擇,那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的。
吃飯只是一個話題,并不能改變實際情況。
“連隊那邊已經安排好了?!?p> 既然決定了,肯定是要往后面考慮的,安排上自然要周全。
“謝謝班長,一直照顧我?!?p> “沒事,回去之后,好好的,雖然以后你在其他班了,但依然事我的兵,好好干,不要給我丟人?!?p> “是,班長,絕對不給你丟人。腦子訓練不好,體能我還搞不好嗎?!?p> “……”
聽著他們的談話,我們幾個也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氣。
原來,這個壓力,不僅僅是我們有,其他人也有。
想當時,我們幾個在這里一起參加考核的樣子。
鄭凱可是倒數第三啊,絕對墊底的存在。
在這么一段時間的訓練中,不斷的尋找方法,不斷的突破自己,已經從倒數變成了頂尖的存在。
其中,雖然有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悟性。
計算方式方法班長教了,計算速度的提升辦法班長也教了。
但掌握的程度是什么樣子,大家一目了然。
鄭凱若是沒有留心注意觀察,沒有留心學習的話。
估計鄭凱還是墊底的存在。
好在通過這么長時間的相互學習,鄭凱已經不是那個樣子了
一開始是記錄速度慢,后來換了記錄方法,提高了記錄速度,手的速度上去了。
再然后就是穿插,多方面同時進行。
一手做兩件時,一個是記錄,一個是操作。
手和眼同時用,操作和記錄同時進行,速度又提升了一截。
再然后增加了口算,簡單的計算直接寫出結果。
同樣的時間里,又多出了一個結果,簡單的計算,速度又提升了一截。
再然后,不再用眼睛看,而是在心中,在腦中進行換算。
這個速度又提升了一截。
想想到了這個程度要經過了多少步驟。
若是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達標,都不可能到達如此地步。
這些事情,若是讓每個人去說,每個人都會說。
但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說實在的,少之又少!
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十五秒之內,計算出六個六位數,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記錄下來。
就算一秒鐘寫三個數字,六個數據,也要十幾秒,其中還有操作,還有計算。
一秒鐘能寫兩個數字,這個是正常人的手速。
正常手速,從1開始寫,一分鐘能夠寫到70,這是新兵的時候,連長對著全連的新兵測試的狀況。
手速快的,能夠寫到九十,甚至是過百!
然后就是計算。
每個數字相加減,計算并寫出結果,一般人要兩秒。
而我們訓練只要一瞬間。
只要看到數字就開始寫結果。
這是進步,若不是有人提出退出,我們或許都會忘了自己進步到了何種地步。
整個集訓隊,提出退出的人,就那么一個!
唯一的一個。
而且在以后的集訓中,從來沒有人退出!
鄭凱怎么說呢,比較幸運吧,整個軍旅生涯,看到不少人退出,不是說看到別人退出而幸運。
而是因為別人退出給了鄭凱一定的啟發(fā)思考。
一個是新兵的時候,同班的戰(zhàn)友楊杰。
因為受不了訓練的苦,累到退回了。
還有一個家伙馬帥,個性十分鮮明,甚至是不合群,看不起別人,殊不知自己幾斤幾兩,高傲的不知天高地厚,退回了。
被退回去之后,還被敵特利用,攻擊部隊。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就是前幾天,我們班的文浩,受不了集訓的苦,回原單位了。
這是他的污點,但他為了洗掉這個污點,他在日后非常的努力,努力的不惜一切的挽回自己的榮譽。
今天遇到的是第四個人。
這個人,鄭凱不認識。
雖然和我們一樣是新兵,但我們彼此根本就互相不認識。
因為他是別的單位的。
而且主動退出的人,我們也不想認識。
這些苦,算事嗎?
雖然當時感覺非常苦,但現在回頭看呢?
吃的那些所謂的苦,又算什么呢?
不過,這個退出的家伙,待遇還是不錯的。
走的時候是坐車走的。
東風大卡車,專程接送。
這個東風,估計他以后再坐的話,肯定有陰影。
我們這些人坐東風大卡,只有執(zhí)行任務和任務完成的時候,而不是退縮的時候!
鄭凱還在新兵階段,就見識到了這么多人退出,都是自己主動退出的,并不是這個團隊提出辭退的。
這個世界就這么難嗎?
不是吧,只是某些人對于這個世界缺少一定的認知。
可惜了,有些機遇一旦錯過,那就真的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