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星火執(zhí)獠牙

第三百三十二節(jié)、風調(diào)雨順

星火執(zhí)獠牙 澤杰 2435 2023-02-09 19:50:30

  第三百三十二節(jié)、風調(diào)雨順

  組織生活,說的有點陌生了。

  說后勤生產(chǎn),這個大家就熟悉了。

  各單位的人員都帶上了工具。

  有帶鍬的,有帶掃把的。

  各單位都有各自的工具房。

  這就讓鄭凱和昌羽很尷尬了。

  啥也沒有。

  尷尬是暫時的,順利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有班長在,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新兵可以搞不來工具,但作為班長要搞不來工具那就不像話了。

  在這個地方還有班長搞不定的事?

  不存在,又不是什么大事。

  無非就是搞一點工具而已。

  鄭凱和昌羽隨著大部隊一起向后勤生產(chǎn)基地進發(fā)。

  此時的新兵們早不知道去過多少回了。

  只是鄭凱和昌羽第一次去而已。

  不得不說,大家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

  挺高的不僅僅有大家的積極性,還有風調(diào)雨順!

  不是一般的高,有三四層樓那么高。

  好一個民安國泰逢盛世的對聯(lián)。

  以前在這里訓練的時候,竟然沒有在意還有這么一個建筑物。

  周圍的家屬房竟然也顯的如此莊嚴。

  以前只想著訓練了,這么整齊的菜地竟然沒有看一眼。

  若不是此刻參與了后勤生產(chǎn),真不知道原來軍人整理的菜地和內(nèi)務一樣。

  種的好像不是瓜果蔬菜,好似一排排戰(zhàn)士一般。

  這踏馬的,太整齊了。

  一壟一壟的。

  中間的排水溝都是那么的標準。

  看著菜地都會給人一種基地的感覺。

  沒辦法,這幫家伙整的太整齊了。

  沒有當過兵的人永遠也想象不出軍人是怎么種地的。

  種地用的方法是最古老的方法。

  純?nèi)肆Α?p>  沒有用任何機械設備。

  不對。

  不對,這不是種地。

  種地哪里有這樣的?

  沒有。

  之前在教導隊看見過大家建立圍欄。

  在教導隊建立的功德亭有自己一分力量。

  這連隊的后勤生產(chǎn)基地,看著怎么就不像菜地呢。

  但不是菜地又是什么呢?

  畢竟地里長的都是瓜果蔬菜。

  可是又不像是種地。

  有誰見過清理長得正旺的蔬菜呢?

  和每個群體一樣,蔬菜也有長的快長的慢的。

  有的茄子已經(jīng)長老了,有的茄子才剛剛長。

  有的南瓜已經(jīng)老了,而有的南瓜才開花。

  至于為什么要統(tǒng)一清理掉,不是說我們不珍惜糧食,而是接下來我們會有很多的演習任務,在不久的現(xiàn)在,我們要暫時離開這個地方。

  而離開的時間會有一個時令。

  一般幾個月。

  而幾個月時間,這片菜地是來不及管理的。

  所以在走之前要確保處理好這些。

  這些事情,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認知。

  而且,我們并不是每天都會管理這些植物。

  我們只是在訓練之余,周末,組織生活的時候才會理一理這片天地。

  走到菜地,各單位的人都開始了工作。

  相比較其他單位,我們指揮班的戰(zhàn)力人員就顯得相當微薄了。

  只有鄭凱和昌羽。

  班長只是引路人。

  每個周末班長們都是要開會的。

  今天也不列外。

  其他的班長都開會去了。

  連光浩要把自己班里的事情安排好。

  若是有老兵帶隊的話,班長也不用過來。

  但指揮班只有三個人。

  所以只能是連光浩親自帶隊。

  和其他單位相比,我們的菜地就有點不夠看了。

  啥都沒有。

  沒有碩果,也沒有像樣的地壟。

  穿過所有人的菜地,我們的菜地著實有點遠。

  他們每個人都找到了各自的責任區(qū)。

  也已經(jīng)開始了工作。

  而我們指揮班的菜地著實有點不像話。

  繞過一個池塘,跨過一條小水溝,雜草叢生處,稀稀疏疏的立著幾根水泥干。

  還有一張鳥網(wǎng)。

  透明色的鳥網(wǎng)遮住了半邊天。

  也不知道誰掛的。

  整的和高爾夫球場一般。

  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我們部隊里人張的網(wǎng)。

  沒有意義,也沒有作用。

  在側面就是我們班的菜地,啥也沒有。

  準確的說還是有點東西的。

  草盛豆苗稀。

  或許就是這個場景的真實寫照吧。

  也不對。

  應該是草稀而壯碩。

  豆苗稀中稀而弱無。

  不注意看好像沒有一般。

  鄭凱皺起了眉頭。

  按照鄭凱以往的種地經(jīng)驗來看,這地簡直就是不毛之地。

  砂石土礫,這地怎么種?

  一看就是沒有肥力的黃土層。

  這是不是為難人?

  而且種什么?

  種什么?

  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事情。

  一般來說增加土地肥力都會種一點豆科植物。

  但,這么一大片,就鄭凱和昌羽兩個人,又沒有種子,又沒有現(xiàn)肥料,很為難啊。

  我們一起把目光給到了連光浩。

  “剛剛走過來的時候,他們的菜地都看到了吧,標準比他們高就行?!?p>  “……”

  班長你說這話現(xiàn)實嗎?

  你不看看別人的菜地是什么樣?

  鄭凱和昌羽對看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

  不可能!

  “先除草,把草先處理干凈,這條路先清理出來。”

  看得出來,連光浩還是抱有幻想的。

  然后呢?

  關于然后做什么,誰都沒有問,也沒有說。

  簡單的安排之后,班長就走了。

  鄭凱和昌羽對看一眼。

  “開始吧?!?p>  事情總是要干的,不干永遠也不會出成績。

  不管成與不成,先干上再說。

  盡管成的可能很微末。

  但依然要干。

  畢竟現(xiàn)實情況是,這片地只歸指揮班了。

  沒有外援,沒有更好的方法。

  只能是腳踏實地的開始干。

  清理雜草。

  其實還是有驚喜的。

  畢竟其中還是有蔬菜的。

  青瓜瓜秧。

  只是可惜了這些瓜秧。

  在我們的照顧下,做了一輩子瓜秧。

  但遇見我們,他是幸福的。

  幸福嗎?

  不知道,誰能知道植物的想法,不過是我們強加給它的而已。

  清理雜草之后,青瓜秧苗露出來了。

  少了雜草的覆蓋,青瓜秧苗應該是幸福的。

  不過說實在的,這些雜草真的不好清理。

  不是說雜草有多么難清理,而是因為在清理的過程中還要保持地壟的原型。

  地壟本來就有點水土流失了,在拔草,簡直就更不堪了。

  和其他單位的地壟相比較起來,這塊地更像是尋常百姓種的地。

  種地這件事,真的不是上嘴皮扒拉碰一下下嘴皮就能好的。

  那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不僅僅是其中付出的心血讓人難受,更多的是可能沒有收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很多時候要是這樣就好了。

  很多時候,那是多分耕耘,丁點收獲,甚至是沒有收獲。

  就像鄭凱和昌羽這種干勁,到任何地方都得有點工錢。

  只多不會少的那種。

  完全是付出和回報不對等。

  除草之后還要澆水。

  這點地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干的不像樣了。

  不澆水壓根就不可能有植物能生長。

  挑水這種事,不是誰都會做的。

  但說,讓兩個兵抬一桶水,那簡直不敢想象是什么畫面。

  鄭凱和昌羽兩個人完全表演了什么叫提水。

  來來回回的在水池和地壟之間奔波。

  不得不說農(nóng)民是最辛苦的群體。

  不接受反駁。

  種了一輩子地,過程中付出的心血,很多時候卻要看老天爺是不是賞飯吃。

  遇到老天爺殘忍,很多心血都白費,還可能會遇到別的群體壓榨,這更是無法控制的。

  能做的只是認真的耕耘這眼前這片土地。

  對于種地這件事,別人是賴以生存的方式,我們不過是體驗而已。

  其中的辛酸,也只是管中窺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