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新守林人

守林故事之番外四十 知與誰同

新守林人 陳施豪 5165 2020-04-25 08:55:22

    五才街上,從街口往里看,最顯著的地方,就是一座綠瓦紅墻、二層高的花樓。

  花樓名曰忘憂,門口隨時都有飄著脂粉香氣的姑娘。

  這天,一個穿著有些破舊、微微駝背的老大爺走到花樓門口,顫顫巍巍扯住一個姑娘的袖子。

  姑娘笑聲如銀鈴一般,另一只手用帕子捂住嘴。

  “您這是來做什么?”

  大爺往她前面又湊了湊,姑娘眉頭擰起一個小疙瘩,腳往后稍稍移了一步。

  不過,這位老大爺并沒做任何出格的動作,他松開姑娘的袖子,局促地搓搓手。

  “我這耳朵不中用了,姑娘你說話,可否大聲些?”

  擰緊的眉頭輕輕舒展開,姑娘這時也不覺得有什么了,直接湊到大爺耳朵邊,又重復(fù)了一遍她剛剛說的話。

  大爺橘皮一樣皺的臉上,竟緩緩爬上一個略有些羞澀的笑。

  “我,我找人?!?p>  姑娘的臉上,露出些許不屑。

  來花樓的,能找什么人?

  大爺說到這兒,忽然低下頭。

  仔仔細細地,理了理衣襟,一副十分鄭重的樣子。

  姑娘有些不耐煩,她看著身邊和她一起出來的姐妹都招呼上人了,唯獨她這兒堵著一個老頭子。

  “你找誰?”

  她的語氣上,變得惡劣不少。

  “白梅?!?p>  姑娘閃身的動作,就這么頓住了。

  忘憂樓的花魁,一般以“梅、蘭、竹、菊”命名。

  現(xiàn)在的花魁,名曰歲菊。

  花魁的名字,十年一換。

  而十年內(nèi)的花魁,無論是換了幾個人,名字都會相同。

  老大爺找的,是三十多年前的“白梅”花魁。

  可那十年間的“白梅”,換了無數(shù)個。

  姑娘嘆了口氣,剛要開口,門口忽然出來一個黃衣女子。

  “綠娥,媽媽找你?!?p>  姑娘就是綠娥。

  可老大爺那一臉期待的模樣,讓綠娥又有些不好拒絕。

  她倒不是同情他,自小在花樓長大,綠娥見慣了人情冷暖。

  這么久的時間,那位“白梅”,即便十幾歲便已是花魁,年歲也不會太小了。

  她們這一行,年輕時門庭若市;年老時,即便曾是花魁,也抵不過“門前冷落鞍馬稀”。

  是以,她會對這素昧平生的老大爺,憑生多一分關(guān)注。

  但,也僅有一分而已。

  綠娥還是進了門,不過在那之前,她把老大爺帶到了黃衣女子面前。

  “白羽,這位老人家勞你看顧一下?!?p>  白羽先是一愣,然后揚了揚唇。

  綠娥轉(zhuǎn)身之前,忍不住撫額。

  她知道,白羽定是想歪了。

  不過她也沒多少時候去辯解這些,眼下還是去看看媽媽找她何事比較重要。

  綠娥再出來時,臉色差了不少。

  而白羽的臉上,也沒了調(diào)侃之意。

  老大爺安安靜靜地坐在不遠處靠墻的位置,淡淡的陽光灑在他身上,平添一抹柔和。他揣著手,瞇縫著眼,似乎睡著了。但嘴角的笑意,仍靜靜地掛著。

  “媽媽和你說了什么?”

  綠娥收住腳步,在白羽前面兩三步遠站定,神色陰晴不定。

  能說什么?無外乎怎么從她身上榨取更大的價值。

  見綠娥如此模樣,白羽十分有眼色地收了聲。

  倒是綠娥,指著老大爺?shù)姆较騿査骸澳銈兌颊f了什么?”

  白羽悄悄拽著綠娥的袖子,往邊兒上挪了挪。

  “他說他叫藺與同,要找的,是永定三年的‘白梅’花魁?!?p>  永定三年,綠娥纖白的食指輕點絳唇,現(xiàn)在是永定三十七年,以“歲菊”命名花魁的第七年。

  距今已有三十四年,往前推算的話,永定三年,應(yīng)該是以“白梅”命名的第三年。

  “要找那么久之前的人,委實有些難度?!?p>  白羽斜斜倚著綠娥,一只胳膊搭在她的肩膀,姿態(tài)隨意。

  “看來只能去問問媽媽了?!?p>  綠娥本就心情煩躁,聽她這么一說,一把推開了大半身子靠著她支撐的白羽。

  白羽沒防備下,噔噔噔后退幾步才勉強站定。

  “我說你——罷了,看來你在媽媽那兒沒得到什么好果子吃?!?p>  綠娥倒沒想到,往日和個炮仗似的一點就著的白羽,今天竟如此體諒她。

  豈料,白羽的體諒竟還沒完:

  “倒也不必一定去找媽媽,你忘了果嬸兒嗎?”

  綠娥撫掌,“怎么把她忘了!”

  果嬸兒是忘憂樓打雜的,基本上都在后廚幫忙,偶爾也給她們這些姐妹洗洗衣服。

  她和綠娥一樣,自小在忘憂樓長大,不過她比綠娥來得早很多。

  因為一直很胖,才免了迎來送往。

  她在忘憂樓,已經(jīng)有四十年了。

  這次,換綠娥拽著白羽的手,急急忙忙往花樓后廚而去。

  “怎么不帶藺大爺一起?”

  待她們到了后廚,白羽一邊忙不迭捯氣兒,一邊問道。

  綠娥聽著后廚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穆曇?,一雙眸子垂得極低。

  “未必有結(jié)果的事情,還是不要給他那么高的期望吧。”

  白羽咋舌,繞著綠娥轉(zhuǎn)了好幾圈。

  “難得啊,冷冰冰的綠娥也會體諒人了?!?p>  綠娥掃了她一眼,抬腳,越過后廚門檻。

  一個看起來四五十歲的胖婦人,正蹲在綠娥左前方,吭哧吭哧地洗菜。

  “果嬸兒。”

  胖婦人一抬頭,見是綠娥,忙擦了擦手,起身迎了過來。

  “綠娥小姐,今天怎么有時間來這里?快坐!”

  她拿起一個圓圓的凳子,用袖子撣了撣。

  接著,小心翼翼地放在綠娥身前。

  綠娥依言坐下,說明來意。

  果嬸兒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有些不確定地說道:“我那時年紀(jì)也不大,只依稀有個印象。永定三年的花魁選拔,似乎是比往年都更熱鬧……”

  果嬸兒絮絮叨叨說了半天,都沒說到正地方。

  綠娥也沒催,耐心地聽她說著。

  “我想起來了,永定三年的‘白梅’花魁,眼角似乎有一顆黑色的小痣!”

  果嬸兒興奮地握著綠娥的手,像個求表揚的孩子。

  綠娥的唇角也揚起了一些,“果嬸兒,那她當(dāng)了幾年花魁,之后去向又是如何?”

  果嬸兒興奮的表情漸漸褪去,松開綠娥,轉(zhuǎn)為不知所措地搓著自己的手指。

  “這,這我就沒印象了。她當(dāng)花魁的第二年,我就被送到了后廚?!?p>  后廚四四方方一小塊地方,果嬸兒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被困在了這里。

  綠娥安撫性地拍拍她的手,示意沒什么。

  她走出暗沉的后廚時,白羽就等在門口不遠處。

  4

  “去找藺大爺吧?!?p>  綠娥說完,沒等白羽回答,就先一步離開了后廚。

  天色昏黃不少,藺大爺還在原位,只是把自己抱得更緊了。

  “您問的那位‘白梅’花魁,眼角是不是有一顆黑色小痣?”

  藺大爺聞言,渾濁的眸子里,迸發(fā)出難以言喻的喜色。

  他激動地起身,握住綠娥手腕,“是,沒錯!那顆小痣在她的左眼角,她經(jīng)常在那里順勢畫上一朵白梅花!你問出她的下落了?”

  綠娥緩緩搖搖頭,眼看著藺大爺眸子里的光暗淡下去。

  他身上的力氣好像被抽光了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上。

  “是啊,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還找得到呢……”

  “冒昧問您一句,您為什么,一定要找她呢?”

  白羽問的,也是綠娥好奇的。

  “當(dāng)年,在一眾追求者中,白梅獨獨青睞并沒什么特別的我,這讓我受寵若驚……”

  隨著藺大爺?shù)闹v述,永定三年的故事,緩緩在綠娥、白羽眼前鋪開。

  成為花魁后,每天都有許多人爭搶著要見白梅。

  多少人千金一擲,只為與她良宵共度。

  藺與同那時只是一個不得志的窮書生,除了模樣還算周正,并沒太多銀錢。

  因為白梅的房間窗口正對著街道,每天,他都會在無憂樓門口,遠遠地看白梅許久。

  這么堅持了一個月后,那一天,天忽然下起大雨。

  他沒帶傘,只能狼狽地用袖子遮遮臉。

  誰知沒過多會兒,頭上居然撐起一把油紙傘。

  “這是小姐讓我給你送的傘?!?p>  話說完,傘柄塞到他手里,送傘的人就跑了。

  藺與同看著她跑進無憂樓,看著她與他心心念念的白梅說了好一會兒話。

  然后,那個清麗脫俗的女子,往他的方向,彎了彎唇角。

  雖然稍縱即逝,亦隔著雨幕。

  但藺與同就是能確定,那抹笑意,是沖著他的。

  他傻傻地站在原地,笑得傘歪了都沒發(fā)現(xiàn)。

  這直接導(dǎo)致他第二天,染了風(fēng)寒。

  過了大約五六天,他的病才轉(zhuǎn)好。

  誰知才到無憂樓門口,就被等在那的紅衣小姑娘請到了樓里。

  他不明所以地跟著進門,上樓。

  推開房門,白梅正斜斜臥在榻上,手中拿著一本書卷。

  巨大的驚喜,砸得藺與同話都說不出來了。

  其實,那一天他與白梅,只是一起下了幾盤棋。

  可藺與同已經(jīng)知足了,甚至此生無憾。

  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再到無憂樓門口,又被請了上去。

  直到三個月后,白梅問他可愿為她贖身。

  他怎么可能不愿意,但是一個個當(dāng)紅花魁,身價又豈是他一個布衣書生給得起的?

  白梅看出了他的遲疑,只淡淡和他說了一句媽媽已經(jīng)對她不滿了,就讓丫鬟將他送了出去。

  待藺與同隔天再到無憂樓,已沒有丫鬟接他去找白梅了。

  他囊中羞澀,付不起錢進無憂樓,只能繼續(xù)站在門口等。

  可那個曾經(jīng)開著的窗戶,卻緊緊地閉著。

  他仍然風(fēng)雨無阻,天天去無憂樓門口。

  但,再不曾見那窗戶打開過,也再沒紅衣小丫鬟為他引路。

  又過了三個月,那扇窗戶終于打開,可開窗的,卻不是等在門口的藺與同,心心念念的白梅,而是另一個陌生女子。

  他大驚之下,抓住身邊一個人就問。

  才知道花魁“白梅”,已換了人。

  “之后,我問了許多人,甚至將身上僅有的銀子都給了無憂樓的媽媽,都沒問出白梅的下落。沒有一個人知道,她究竟去了哪里?!?p>  “媽媽怎么會不知道?”

  綠娥眉心蹙起,疑惑問道。

  藺大爺苦笑,“她說白梅是忽然給了她一大筆銀子,足以給她自己贖身。之后,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一個人都沒帶,她甚至不知道她是幾時離開的。”

  “這么些年以來,我一直在找她。天南海北,找了許多地方。我欠她一句‘對不起’……”

  “那您怎么又來了無憂樓?”

  藺大爺?shù)谋掣劻诵?,“我這身子骨兒,沒幾天可活啦,就想著最后再來這里問問,萬一……有她的下落呢?”

  說完他又笑了笑,“即便沒有她的下落,這里是我們初識的地方,死在這兒,也挺好……”

  綠娥有些聽不下去了,她轉(zhuǎn)過身子,唇角抿得緊緊的。

  再過三天,就會有一頂花轎,接她離開無憂樓。

  去給一個老得能做她爹的男人,做第十八房小妾。

  本來花魁“歲菊”,合該是她。

  可她性子太倔,這么些年與媽媽結(jié)怨頗深。

  所以,“歲菊”與她無緣,媽媽倒是想在她失敗后,再榨取她的最大價值,將她踢出無憂樓。

  “沒事兒,我明天再來,一直來到我來不了為止?!?p>  藺大爺說完,抖抖索索地走遠了。

  綠娥盯著他的背影許久,直到再也看不見。

  隨后,她扔下白羽,急匆匆進了無憂樓。

  綠娥直接去找了媽媽。

  媽媽看到她的時候,驚訝地挑了挑眉。

  待聽聞她的來意后,磕著煙袋的手歪了歪。

  “永定三年的白梅,早就死了?!?p>  綠娥攥緊衣擺,靜等她的下文。

  “那一年水患嚴(yán)重,白梅坐的船,恰好趕上大水,沉了?!?p>  “您怎么會知道?”

  媽媽的年紀(jì),綠娥并不清楚。

  但她的模樣,最多不過四十五六。

  媽媽磕了磕煙袋鍋子,眼角斜了她一眼,“我是她之后的‘白梅’花魁?!?p>  這是綠娥沒料到的,她不禁微微張大了嘴。

  “去吧,別忘了三天后準(zhǔn)時上花轎?!?p>  綠娥回神,斂衽施禮,退了出去。

  綠娥在藺大爺再來時,告訴了他。

  藺大爺失神地仰頭,沖著無憂樓的方向,不知在看哪里。

  綠娥卻清楚,他在看的,是曾經(jīng)“白梅”的窗口。

  “沒想到,這么快就知道她的下落了。我還以為能好好道個歉,誰想到竟早已天人永隔……”

  藺大爺捶捶腰,樣子似乎更蒼老了。

  綠娥站在一旁,不知道要說些什么。

  “好啦,我要走了?!?p>  藺大爺轉(zhuǎn)身,最后又回頭,留戀地看了一眼無憂樓。

  綠娥以為他這就打算走了,送別的話還沒開口,卻見藺大爺顫顫地把手伸進懷里。

  然后,拿出了一個袋子。

  “我曾想著,無論她在哪里,只要找到她了,就把這東西給她。告訴她,我現(xiàn)在有銀子啦。可惜,一切都晚了……”

  他把那個袋子,塞到了綠娥手里。

  “這些我不需要了,你留著也許有用?!?p>  沒給她拒絕的余地,藺大爺就再也不回頭地,離開了這里。

  綠娥拿著沉甸甸的袋子,愣住了。

  她打開后粗略看了看,唇角的笑意越擴越大。

  笑著笑著,就哭了起來。

  她沒有一天不想離開這里,這么些年來,卻總沒攢夠離開的錢。

  誰想到會以這種方式,得到這筆銀子。

  綠娥把錢交給媽媽時,媽媽舉著袋子停留許久,才收了起來。

  “你這時候反悔,我得和那個老頭子多費多少口舌!”

  即便她罵罵咧咧的,綠娥的好心情也不受影響。

  藺大爺給的錢她只用了一半,剩下一部分是用她自己這么多年攢的錢。

  另一半,她給了白羽。

  雖然現(xiàn)在身無分文,可綠娥只想仰天大笑。

  接過媽媽遞過來的賣身契,綠娥幾下撕得粉碎。

  她終于自由了。

  背著只裝了幾件衣服的小包裹,綠娥離開了無憂樓。

  她打算去看看藺大爺,順便,謝謝她。

  綠娥走后,媽媽鎖上了自己的房門。

  她輕輕摸了摸臉,隨后,仿佛下定什么決心似的,搓了搓耳后。

  一張薄如蟬翼的面具被她揭了下來,面具下,是一張過分蒼白的、也有了些年紀(jì)感的臉。

  卻是比面具更好看,眼角還有一顆小小的黑痣。

  她就是永定三年的“白梅”花魁。

  當(dāng)年對藺與同,她并沒有幾分真心。

  不過是看他夠癡,于是想逗逗他。

  三個多月,他們什么都沒發(fā)生。

  每天就是下下棋,彈彈琴。

  她真正心儀的,另有其人。

  如果她真的只有藺與同一個窮書生做入幕之賓,那時候的媽媽,怎么可能只是和她發(fā)發(fā)牢騷。

  那筆贖身錢是她真正心儀之人給的,那些話是她叫媽媽就那么告訴藺與同的。

  可惜她一片真心錯付,那人終究負(fù)了她。

  所以之后,她又回到了無憂樓。

  只是換了張臉。

  她再回到無憂樓后,沒想到還能見到藺與同。

  可她對他既無情,那以后,他們斷便是斷了。

  便沒了再相認(rèn)的必要。

  她卻不知自己的一時興起,竟誤了他的一生。

  這許多年來,她戴著面具活著,戴著戴著面具就好像和她這張臉長在了一起。

  她已經(jīng)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永定三年的白梅,還是之后她杜撰出的白梅了。

  直到多年以后,老態(tài)龍鐘的藺與同又出現(xiàn)在無憂樓。

  她才第一次,卸下這張面具。

  藺與同把錢袋子交給綠娥時,她看到了。

  他那般病殃殃的樣子,她知道,他活不了多久了。

  甚至可能,都活不過今年。

  她拿起一支有些發(fā)舊的碧色發(fā)簪,慢慢換下了圖頭上那支花紋繁復(fù)的金釵。

  只是,銅鏡內(nèi)早已不是當(dāng)初那個佳人。

  華發(fā)已生,皺紋已起。

  可惜明年花正好,知與誰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