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凜冬散星河明

人物摘記~徐務(wù)

凜冬散星河明 清陽和風(fēng) 7720 2020-08-31 22:22:55

 ?。ㄈ?p>  一直想把徐務(wù)寫成蘇軾,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詩人,看完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里面慢慢的都是先生對蘇軾的偏愛,我也想寫出我的偏愛,所以想著把徐敄這個人物設(shè)定成如蘇東坡一樣品行的人。下面是網(wǎng)友“周慕白”對蘇軾的評價,感覺他的評價非常的好。

  蘇軾:全能性的文化巨人

  如果要評選宋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xué)家,恐怕還不是歐陽修,而是一個號稱東坡居士的后輩,盡管歐陽修也很偉大,對宋代文壇的影響也是深遠(yuǎn)的,但相對而言,其整體的文化建樹是不如這位東坡居士的。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才子,恐怕就不是唐代的王維了,盡管王維也是一個全才,詩、書、畫、音樂樣樣精通,但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就有那么一位超人,無論是散文、詩、詞,還是書法、繪畫,樣樣幾乎都是當(dāng)時的天下第一,這個人就是眉山的蘇子瞻。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盡管李白也很惹人喜歡,也得到了后世士大夫的廣泛喜愛,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士大夫和平民都喜愛的恐怕就不行了,能夠做到這些的,唯有那個苦中作樂且風(fēng)趣幽默的蘇東坡了。

  無論是東坡居士,還是蘇子瞻,還是蘇東坡,其實都是一個人,他就是北宋的蘇軾,中國歷史上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xué)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政治家、哲學(xué)家、佛學(xué)家還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這位超人那超凡脫俗的傳奇一生:

  一、天才的橫空出世

  在今天四川省眉山市的蘇家故居里,其大門之上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門父子三詞客,下聯(lián)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聯(lián)的“三詞客”指的當(dāng)然是蘇洵、蘇軾、蘇轍,而“四大家”指的就不是他們家了,而是指唐宋以來最杰出的四位散文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與蘇軾。也就是說,這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都有蘇軾,因此可以這樣認(rèn)為,這幅對子主要就是講蘇軾的。

  唐宋八大家,顧名思義,指唐宋以來的八個人,在這僅有的八人當(dāng)中,蘇家就占去了三席,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百年罕見的家庭。看來他們家祖墳葬得好,光發(fā)熱也許是不行的,得要噴火才行。而他們家大公子蘇軾,那更是五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

  那么蘇軾是如何成為這么牛叉的人物呢?他的早年家庭教育又如何呢?

  很多人都認(rèn)為,蘇軾之所以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是源于其父親蘇老泉的諄諄教誨,這固然是有理的,但也不盡然,其母親程氏在蘇軾的成長過程當(dāng)中亦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但凡偉大人物幾乎都有一個賢良的母親,比如元稹,比如歐陽修。而蘇軾也有這樣一位賢良的母親大人,加上還有一位善寫文章的老蘇在教導(dǎo),蘇軾想不成才都難。

  關(guān)于蘇軾的早年教育,從他的詩文當(dāng)中我們可以看出,老蘇對于小蘇那是很嚴(yán)格的。后來小蘇長到十歲時,老蘇便游學(xué)四方去了,把小蘇的全部教育工作移交給了他的老婆大人,也就是蘇軾他媽程氏。程氏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親自教小蘇讀書?!端问贰飞险f,蘇軾打小就很聰明,“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甭劰沤癯蓴≈?,一下子就能準(zhǔn)確地說出其中的扼要來。

  有一次,蘇軾他媽程氏讀了《后漢書·范謗傳》,大為感慨,深為范謗的舍生取義而感到欣慰。這時,在一旁的小蘇聽到了,竟說:“軾若為謗,母許之否乎?”孩兒如果也想做范謗一樣的人物,母親大人可答應(yīng)呢?

  小小年紀(jì),口氣還真是不小,這下可就要考驗程氏的教育能力了。

  程氏當(dāng)即就表示:“我兒如果真能成為范謗那樣的人物,我又怎么不能夠做范謗母親那樣的人呢?”我們知道,對于范謗的舍生取義,其母親是高度認(rèn)可并贊許的。

  真是深明大義??!能夠有這樣的老媽,蘇軾是幸福的。

  待到小蘇弱冠之時,即二十歲,他已經(jīng)博覽經(jīng)史子集了,已經(jīng)非常博學(xué),下筆千言,言之成理,尤其喜歡賈誼、莊子等人的文章。賈誼,何許人也?西漢名士,才高氣短,善寫政論性文章,如《過秦論》;莊子自不必說,超脫神逸,物我兩忘,追求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梢哉f,蘇軾汲取各家之所長,養(yǎng)成自己才高且灑脫詼諧的個性。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年僅二十一歲的蘇軾進(jìn)京參加了禮部舉行的科舉考試。

  關(guān)于這場科考,我們在前面講歐陽修時已經(jīng)詳細(xì)說過:就是在這場考試中,歐陽大人乃是主考官,他聽聞副主考梅堯臣發(fā)現(xiàn)了一篇絕妙的文章,也看了看,結(jié)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真是好文章??!便有意想把這位考生定為第一名??衫蠚W一時驚醒,這莫不是我那門生曾鞏所作?若把他定為第一名,那別人豈不是要說我歐陽修徇私舞弊?這樣不好。就這樣,這位考生瞬間就由狀元變成了榜眼。

  這份考卷哪里就是你那寶貝徒弟曾鞏所作呢?你歐陽修也忒自信了吧!結(jié)果一揭開大名,原來是一個名叫“蘇軾”的舉子。其實,歐陽修的門生曾鞏在這次科考當(dāng)中,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不過好歹曾鞏也算是考上了。

  勞歐陽大人的一時“公正”,蘇軾名列第二,也算湊合吧!后來蘇軾又參加了殿試,中乙科。自此,蘇軾在剛滿二十周歲時便高中了進(jìn)士。

  作為被主考官歐陽修錄取的考生之一,蘇軾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歐陽修門下的弟子了,這拜見恩師是再正常不過的。于是有一天,蘇軾就帶著自己的“拙作”去見歐陽修了。當(dāng)時的歐陽修乃是文壇泰斗,能夠得到他的贊譽,完全就是一種至高的榮耀,可以使被贊之人很快名滿天下。

  其實,蘇軾是自信的,尤其喜歡賣弄自己的學(xué)識才華,拿文章去拜見歐陽修,很有這個意思。您老不是文壇泰斗嘛!看看我寫的文章,興許不比您差呢!當(dāng)然,蘇軾絕沒有要與歐陽老前輩一較高下的意思,這其中有尊敬,有請教,還有一絲驕傲在里面。

  歐陽修當(dāng)然是識貨的,他看了小蘇的幾篇文章之后,便搖頭嘆息,感慨道:“哎呀呀!三十年之后,恐怕天下再也沒有人記得老夫以及老夫的文章了?!毖酝庵饩褪钦f,三十年之后,天下間的文士們都只知道他蘇軾了,都只誦閱他蘇軾的文章了。并且,歐陽修還對他多年的文友梅堯臣說:“吾當(dāng)避此人出一頭地?!边@也正是“出人頭地”成語的來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小蘇自此聲名大噪,而使他名滿天下則還在于另一次科考: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參加了朝廷舉行的制科考試。

  我們知道,唐代也有制科考試,如博學(xué)宏詞科、書判拔萃科、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等,那是在進(jìn)士科考試之后,幾乎跟進(jìn)士科一樣,每隔二三年便舉行一次,只有進(jìn)士、明經(jīng)及第的人才能參加,通過了你才最終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但宋代的制科考試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考生在進(jìn)士及第之后便可授官,無須再參加制科考試,而制科也不是每隔幾年就舉行一次的。制科考試說白了,就是宋代的一種特殊的考試制度而已。

  據(jù)史籍記載,有宋一代,北宋與南宋加起來,大約共三百多年時間,但一共只舉行了二十二次制科考試,共錄取人數(shù)四十一人,掐指一算,也就是平均每次錄取二人。而兩宋加起來共錄取了進(jìn)士四萬多人,相比之下,中制科的概率就好比是中六合彩特等獎的概率,不,比它還要小。

  不過,對于像蘇軾這樣五百年難得一遇的超級人才,制科考試也還是小菜一碟。面對皇帝親自出的題目,蘇軾奮筆疾書,不一會就搞定了。仁宗皇帝一看,大加贊賞,破天荒地給了他一個第三等。

  大家不禁要問了,怎么才第三等?怎么不是第一等、第二等呢?要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些位置純屬擺設(shè),而宋代制科的第一等、第二等就是一個擺設(shè),因此,這第三等就成了最高等級了。對于蘇軾的這一絕無僅有的光輝戰(zhàn)績,就連《宋史》上都由衷地發(fā)出了感慨:“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彼未越⒁詠恚挥袃蓚€人入了這第三等,就是吳育和蘇軾。而且這個吳育還是個第三次等,比蘇軾的第三等還差了一個層次。這樣的牛人真是古今罕見,文章寫得好也就罷了,沒想到應(yīng)試也這么牛。

  對于這樣特殊的優(yōu)秀人才,仁宗皇帝自然也就要特殊對待了,蘇軾作為剛大學(xué)畢業(yè)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是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jīng)驗的毛頭小伙子,可朝廷竟給他安排了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一職。這是一個正八品的官職,按照蘇軾的資歷,只能給他派一個從九品下的不入流的芝麻小官,但蘇軾是天下的考試狀元,自然與其他人不一樣。

  好,自此,蘇軾便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開始為人民服務(wù)。

  二,為人民服務(wù)

  說到蘇軾的做官能力以及為政水平,那也是可圈可點的,比唐代的很多詩人都要好。你讓李白去當(dāng)官試試?你讓杜甫去當(dāng)當(dāng)看?我看多半不及格。究其原因,我想還是源于唐宋科舉考試的不同:

  我們知道,唐代的進(jìn)士是以詩賦為主,注重的是考生的文學(xué)才華,因此,能考上的多半是些才子,能吟詩作賦,文人氣質(zhì)很濃。毫無疑問,這樣的人多半不適合當(dāng)官,因為才華與能力是兩碼事,這二者之間并不是等同的。當(dāng)然也不排斥一些能人,比如張九齡、李紳。

  不過要說到宋代的科舉,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宋代不再是以詩賦為主了,而是更加注重策論,也就是對當(dāng)時的一些國家政治問題或者刑罰,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guān)系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能夠考上的舉子,不僅要有文學(xué)才華,更重要的是要有施政能力。因此,我們看宋代的那些大文豪、大詞人,他們往往在為官上都很厲害,在地方他們能造福一方,在中央他們也能有一番作為,比如歐陽修、司馬光,再比如王安石、范仲淹,他們都稱得上是卓越的政治家。而蘇軾也是一樣,無論是在地方上還是后來在中央工作,他都很有一番作為。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話說蘇軾在密州擔(dān)任知州期間,有強盜作案,為此,當(dāng)?shù)氐闹伟仓鞴懿块T安撫使便成立了專案組,對強盜作案一事進(jìn)行調(diào)查抓捕。只是這所謂的專案組,其實就是由一些驕悍的兵卒組成的,他們以抓捕盜賊為名,私闖民宅,開展大搜查運動;不僅如此,他們還誣陷老百姓家中藏有宮禁之物,這當(dāng)然是要“沒收”的,一旦見老百姓稍有反抗,這些兵卒們便格殺勿論。

  這哪里是為民做主的警察?。窟@比強盜還要強盜!

  這一伙人見自己搶了東西又殺了人,心中不免有些害怕,便紛紛逃散了,不回去復(fù)命。

  面對這樣嚴(yán)重的形勢,老百姓紛紛跑來告訴了蘇軾,希望蘇知州能夠為他們做主,并說這一伙大頭兵還要作亂的,望大人想個法子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給抓起來,將他們繩之以法。

  蘇大人一看他們呈上來的控訴書,眼睛骨碌一轉(zhuǎn),立馬做出了一副很不以為然的樣子,接著就將那一紙訴狀扔在了地上,露出很不屑的神情,說:“我看不至于吧!一定是你們誣陷!”

  老百姓看后直搖頭,貪官一個啊!

  那些殺人掠貨的兵卒們一聽這話,都放心了,看來老大人很有覺悟,于是一個個又都出來了,不再藏匿。好,蘇大人等的就是你們,蘇軾馬上派人把他們一個個都給抓起來了,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老百姓拍手稱快,看來老大人真是睿智,演技真是高?。?p>  這第二個例子便是蘇軾帶領(lǐng)民眾抗洪搶險的故事了:

  話說蘇軾在擔(dān)任徐州知州時,有一年正趕上黃河發(fā)大水,只見當(dāng)時那個嘩啦啦的黃河水啊向東流,奔騰到海不復(fù)回。兩岸的堤壩抵擋不了黃河的這種氣勢,做千里潰堤狀,在曹村這個地方?jīng)Q了口,一路泛濫到了水泊梁山,流入到南清河,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位上漲迅猛,一發(fā)不可收拾,眼看這徐州城就要變成汪洋大海了。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徐州城里那些有錢的富人們開始行動了,他們當(dāng)然不是抗洪救災(zāi),而是要出城避難。

  面對這種情況,蘇軾拿起了大喇叭,對著他們是一番慷慨陳詞,說:“你們這些富人都出去了,老百姓必然會受到動搖,這樣一來的話,太守我和誰一起守城呢?那樣的話,這徐州城必破無疑?,F(xiàn)在有我在這里,洪水就一定不能沖塌城墻!只要我們同心協(xié)力,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

  富人們于是又都被趕進(jìn)城里去了。緊接著,蘇軾去了當(dāng)?shù)氐奈溲b部門——武衛(wèi)營,對他們的卒長說:“如今眼看洪水就要沖壞城墻了,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現(xiàn)在姑且給我出力,聽我指揮。”

  卒長應(yīng)聲答道:“太守身先士卒,抗洪搶險,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yīng)當(dāng)效命?!庇谑?,他就率領(lǐng)著兵卒們拿起畚箕、鐵鍬等工具出去,筑起了一條東南長堤,這條長堤從戲馬臺開始,直到城墻。

  雨一直下,日夜不停,蘇大人也沒顧得上休息,日夜不停地堅守在大堤之上,在此過程中,他還學(xué)起了人家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老百姓感動了,眼淚哇哇的。最終,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徐州城總算是保住了。

  盡管蘇軾沒有聽過***的敦敦教誨,也不知道“為人民服務(wù)”的深刻內(nèi)涵,更不了解“****”重要思想,但他卻都做到了。

  此外,蘇軾為人民服務(wù)還相當(dāng)具有藝術(shù)性:

  據(jù)史料記載,蘇軾出任杭州知州時,有一次,遇上一個案子,案情是這樣的:張三向李四借了一筆錢,用來做扇子生意,可誰曾想,杭州連日來陰雨不斷,張三這扇子生意自然是慘淡無比,可李四卻不管,堅決問他要賬。張三沒錢還他,李四只得將他告上了法庭。

  按理說,這案子很簡單,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沒錢拿房子抵押就是——這是一般庸官的做法,到了蘇軾這兒那就不一定了。蘇大官人聽完之后,略微沉吟一會,說:“張三,你把那沒有賣完的扇子全都呈上來?!苯又?,只見蘇軾在那些扇子上面分別畫上了山水花鳥以及各色花卉,對張三說:“去,把這些扇子再拿出去賣,一把賣三百文,賣完了就去還債吧!”

  經(jīng)蘇軾的妙筆一畫,這些滯銷的扇子自然是一售而空,債呢,也還清了,房子呢,也不用抵押了,豈不是兩全其美?

  在蘇軾徐州屆滿之后,朝廷又任命他為湖州知州。蘇軾來到湖州以后,先是上表稱謝,然后便繼續(xù)開始為人民服務(wù),可是他卻不知道,就在這時,一場驚天大陰謀正在慢慢向他逼近——

  三,驚天大陰謀“烏臺詩案”

  應(yīng)該說,蘇軾之所以會輾轉(zhuǎn)在各個地方當(dāng)知州,回不了朝廷,也不想回朝廷,那是因為總的來說,蘇軾屬于舊黨中的一員。這個舊黨,也稱保守黨,是相對于王安石的新黨而言的。

  宋神宗即位之后,很想有一番作為,也力圖改變北宋長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狀況,便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以及追隨他的諸多官僚便被稱之為“新黨人物”,他們所組成的黨派也就是所謂的“新黨”了。

  當(dāng)蘇軾出任湖州知州時,新黨的領(lǐng)袖人物王安石已經(jīng)被罷相,這時的王安石已年近六十,閑居在金陵。而舊黨的領(lǐng)袖人物司馬光也辭官在家。宋神宗盡管將王安石罷免,但依然對他很尊敬,對他所倡導(dǎo)的新法也依然在貫徹執(zhí)行,將他罷免不過是為了顧全大局而已。

  因此,朝廷里面仍然是以新黨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只是山上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王安石走了,他以前的那些追隨者們自然也就上位了。只可惜這些人就沒有王安石那樣的君子之風(fēng)了,說白了,都是些小人,比如其中的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應(yīng)該說,王安石變法之所以最終失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王安石用人不當(dāng),他的周圍總是圍繞著一些小人,這些小人根本就不是為了富國強兵才追隨他王安石的,而是為了自己升官發(fā)財。

  現(xiàn)在他們當(dāng)政,加上又有神宗皇帝的支持,他們自然找各種借口嚴(yán)厲打擊那些舊黨人物。他們還想樹立一個典型,殺雞給猴看,以達(dá)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他們最終找到了蘇軾,因為蘇軾名氣大,又是舊黨的得力干將,對于像司馬光那樣的領(lǐng)袖人物他們是惹不起的。

  好,他們鎖定了目標(biāo),接下來就該出擊了,但是如何來定蘇軾的罪名呢?他們想到了蘇軾寫的詩文。因此,李定、舒亶、何正臣這哥幾個便不遺余力地收羅起了這方面的證據(jù),甚至就連蘇軾的一篇《湖州謝上表》,他們哥幾個都能閉門在家研究好幾個月。經(jīng)過他們的層層推理,最后得出結(jié)論,蘇軾在這篇上表中,誹謗朝政,譏諷新法,藐視皇上。

  他們一起上書神宗皇帝,說盡了蘇軾的壞話,要求神宗嚴(yán)懲,最好是將蘇軾給咔嚓了,免得他毀壞了皇帝的一生英明。神宗當(dāng)然不會相信,但又要考慮到這幾位新黨大臣的感受,便說,那你們就派人去調(diào)查調(diào)查吧!

  好,等的就是您這句話,緊接著,這些小人便派人快馬加鞭去湖州抓人,生怕他蘇軾跑了。蘇軾正準(zhǔn)備在湖州大展拳腳為民請命呢!不想?yún)s來了這檔子事,可憐的他還以為自己這次是在劫難逃了,便對公差說,容我跟家人告別。為首的官差冷冷地說道,那還不至于,接著二話不說,就把一代大文豪給五花大綁拷走了。

  在押赴京城的途中,路過長江岸邊時,蘇軾幾次欲投江自殺,可轉(zhuǎn)念一想,又怕連累了家人。如果蘇學(xué)士真的投江死去的話,那么那幾個陷害他的小人將是歷史的大罪人,萬死都不足以贖其罪。

  ——這就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也叫“烏臺詩案”。所謂烏臺,指的是御史臺,因這件案子后來是由御史臺來審理的。

  蘇軾被押往了京城開封,接下來等待他的就將是嚴(yán)厲的審判。那些小人收羅了蘇軾的全部詩歌文章,并作曲意解讀,說這首詩是在誹謗朝廷,那首詩是在譏諷新政。最后竟屈打成招,逼得蘇學(xué)士簽字畫押了。

  這時,營救的呼聲從各處傳來,甚至就連在金陵的王安石都坐不住了,他給神宗皇帝寫了封信,為蘇軾求情。

  北宋在建國之初,趙匡胤就曾頒下詔書,切不可因言論而殺士大夫,神宗皇帝自然也不敢。最后,英明神武的神宗終究還是將蘇軾給放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神宗將蘇軾貶到了黃州,擔(dān)任黃州團(tuán)練副使一職,大約相當(dāng)于地方武裝部的副部長。但這僅僅是個虛銜,蘇軾是沒有實權(quán)的,非但沒有,蘇軾甚至就連官俸也沒有,說白了,他就是一個帶罪的囚犯。

  一樁赤裸裸的文字獄“烏臺詩案”最終宣告結(jié)束!

  另外說一下,由于蘇軾是被貶的犯人,所以在黃州連個住的地方都是沒有的。因此可以說,在黃州等待蘇軾的將是一場艱難的旅程,那么蘇軾將是如何度過這場人生的危難呢?這便要看蘇軾的人生哲學(xué)與瀟灑作風(fēng)了。

  蘇軾在這里開始反省自己的性格缺陷了,正是有了這種自我反省與灑脫的情懷,蘇軾才在黃州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流傳后世的千古華章來,一場偉大的文學(xué)盛宴就此拉開了序幕!

  四,黃州赤壁的千古華章

  我們說過,國家不幸詩家幸,我們又說過,窮而后工,我們還說過,文章憎命達(dá)。范仲淹被貶了,寫出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名句;歐陽修被貶了,寫出了《醉翁亭記》這樣的好文,寫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樣的絕唱。

  那么蘇軾呢?蘇軾在被貶黃州之后又寫下了什么呢?相對于范仲淹與歐陽修來說,蘇軾在黃州更是寫下了亙古未有的絕唱來,一首首詩、一首首詞、一篇篇文章,都在宋代的文學(xué)史乃至中國的文學(xué)史上劃出了一道道最為光彩奪目的星光——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臨江仙·夜飲東坡醉復(fù)醒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