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又爆發(fā)了,不管各位讀者朋友們目前在不在北京,出門在外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并做好個人防護。
同時大家最近也要注意,在官方結果沒有出來之前,盡量不要吃海鮮,尤其是三文魚,少吃各種肉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
進了火藥司,李如柏拿出燧發(fā)裝置的圖紙,讓朱瞻基和林安過目。
“如柏兄,你這作畫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啊……”
朱瞻基對匠做上的事一竅不通,但一點兒不妨礙他瞎嗶嗶。
李如柏扶額表示無奈……
林安拿著圖紙看了半天,眼前的圖紙上畫的東西說不上精巧,甚至還有些粗糙,更重要的是用途也不明。
林安雖然是兵仗局的大使,但是沒當上大使之前也跟在朱棣身邊見識過不少好東西,一個個的都堪稱奇淫技巧,巧奪天工,可是眼前這個……
林安仔細端詳良久,看著圖紙上的燧發(fā)裝置四個字,心頭有些疑惑,有些不明白這是個什么東西。
隨后林安抬起頭看著李如柏誠懇的說道:“此物之精巧,咱家前所未見,堪稱是巧奪天工啊……沒想到李大人竟然還有如此大才?!?p> 趙虎和趙六伸長了脖子,也想看看圖紙上的東西。來的路上李如柏只是和他們二人大概的說了下原理,具體的模樣他們二人并沒有見過,此時聽林安如此夸贊,心中自然有些好奇。
李如柏嘴角微微勾起,隨后撇了朱瞻基一眼,眼中鄙意甚濃,瞧,還是有人識貨的,哪兒像你這個夯貨,整天只知道畫畫……
朱瞻基也眨了眨眼,看了林安一眼,心道,莫非眼前的這個圖紙,真的是個好東西?
疑惑間,卻聽林安繼續(xù)道:“只是咱家見識淺薄,從未見過此類物件,更沒聽說過這燧發(fā)裝置,不知此物是何用途?還請李大人不吝指教……”
說著林安臉上露出一分慚愧,兩分羞赧,三分自卑,四分求知,剩下的九十分則是對李如柏滿滿的崇拜。
李如柏聞言呼吸猛地一滯,一臉便秘的表情,心中有些羞惱,感情這貨什么都不知道,就一通亂夸?
朱瞻基聞言差點兒笑出聲來,忍了半天還是沒忍住:“噗哈哈哈~如柏兄……哈哈哈哈~”
林安一臉呆愣,仔細回想了下,莫非咱家剛剛說錯話了?不對呀……咱家方才先夸贊,再求知,最后配上咱家苦練已久的表情,就算是萬歲爺來了,也會被咱家這一通馬屁拍的遍體舒暢……可是為何會是這種結果?
李如柏深吸了一口氣,壓下體內有些翻涌的氣血,然后拿出了另外一張燧發(fā)槍的簡易圖紙,指著圖紙道:“此物名為燧發(fā)槍,和火銃一般,從前端槍口處裝填火藥和彈丸,和火銃的不同之處在于,此物使用燧發(fā)裝置引燃火藥,從而將彈丸發(fā)射出去?!?p> 林安眼中泛起異色,臉上有著一絲期待,指著燧發(fā)槍的圖紙問道:“此物不用點燃火繩?”
李如柏此時有些不想跟林安說話,不過見林安的樣子,李如柏淡淡的道:“不止不用火繩,這燧發(fā)槍的發(fā)射時間也被大大縮短,只需扣下扳機,彈丸隨即就會被發(fā)射出去?!?p> 這下就算朱瞻基不懂匠做,也明白了此物的不凡之處。
目前大明的神機營,一旦遇見下雨天,其戰(zhàn)斗力就會大大削弱,原因就是下雨天火繩不易點燃,火器全部失去作用。
而一旦無需點燃火繩即可引燃火藥……
朱瞻基大喜道:“如柏兄,有了這種燧發(fā)槍,豈不是說神機營可以在雨天作戰(zhàn)了?”
李如柏微微點頭道:“只要保證火藥不受潮,在暴雨天氣下基本能夠保證一半左右的擊發(fā)概率?!?p> 沒有經過實驗,李如柏不敢把話說的太滿。
林安急忙道:“咱們的火藥平常都用牛皮紙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就算丟進水里都不會受潮,如此一來,一旦大雨天敵軍與我大明作戰(zhàn),我大明豈不是可以占盡優(yōu)勢?”
一旦下雨,就算敵軍不計損失強行使用弓箭,弓弦也會受潮發(fā)軟,彈性下降,影響穩(wěn)定性和準度,當然力道也不足以破甲。
而大明一方最少還有一半的火器可以正常使用,遠程壓制之下,自然占盡優(yōu)勢,理論上。
朱瞻基似乎也想到了這點,神情有些激動的道:“如柏兄,這種燧發(fā)裝置是不是也可以安裝到大銃身上,這樣一來大銃豈不是也可以在雨天作戰(zhàn)了?”
李如柏點點頭道:“自然可以,不過還需要做一些小小的改動,另外燧發(fā)裝置上的火石也需要更大塊的……不過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把這個燧發(fā)裝置打造出來才是?!?p> 朱瞻基連道:“是了,是了,小弟有些著急了?!?p> 正欲吩咐林安去找?guī)讉€工匠抓緊時間去把東西打造出來,一轉身卻發(fā)現(xiàn)林安已經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林安邊跑邊回首說道:“殿下,李大人,小的這就去找兵仗局最好的工匠來,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將此物打造出來?!?p> 朱瞻基看著林安的背影,心道,此人雖然拍馬屁的功夫還不如自己,不過這份眼力見和責任心還是不錯的,怪不得爺爺讓他來執(zhí)掌兵仗局。
轉過身的朱瞻基正欲向李如柏拍一通馬屁,就當練練手,卻發(fā)現(xiàn)李如柏神情上不見一絲欣喜,于是有些疑惑的開口道:“如柏兄,此事可是大功一件啊,怎么你還是愁眉不展的模樣?”
李如柏緩緩道:“目前火銃的制造速度太慢了,一支合格的火銃,單單銃身就需要一名熟練的工匠花費一個月的功夫才能打造出來?!?p> 朱瞻基道:“如柏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然還能怎么辦呢?”
當下,李如柏將自己交待段固和馮六摸索鋼鐵配方的事和朱瞻基說了一遍,又接著道:“瞻基,我擔心他們幾人進度太慢,搞不好還會力有不逮?!?p> 來的路上李如柏已經想明白了,單靠段固和馮六是遠遠不夠的,這兩人的打鐵技術還是很不錯的,不過摸索配方這事,只靠段固和馮六兩人,估計需要常年累月,耗費不少時間,李如柏卻不想等那么多的時間,來到這個時代之后他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也不知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