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時候,每晚熄燈之后,宿舍的走廊上會傳來幾個人打牌的聲音,由于相隔得遠了一些,我當時以為就是斗斗地主什么的,心里還想著,這幫人可真沒素質(zhì),大半夜的都不睡覺,都幾點了還在走廊里吵吵。不過,我也沒有出門去抗議,抱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tài),也就忍了,畢竟是暑假嘛,誰不想多放松放松?再者說,熬夜是對假期最起碼的尊重。說好聽這叫氣量大,但總感覺這更像是阿貴的精神勝利法。
開學之后,晚上的走廊依舊會傳來打牌的聲音。有一次,我實在是睡不著了,抑制不住那顆好奇心,借著起夜上廁所的功夫,打算探個究竟。打開寢室門,看到不遠處走廊的中間支著一張四方的小桌子,幾個其他學院的學生圍坐在一起,看起來像是大四的模樣。廁所和水房都在他們的身后,我正好可以借此湊近看看。
桌子中間放著一摞卡牌,背面朝上,幾個人手里抓著幾張。由于沒戴眼鏡,我沒能看的很仔細,只能模糊的看到黑棕色交錯的卡背,幾位學長手里抓的那幾張是有圖案的。此情此景,讓我瞬間聯(lián)想到了小時候大火的卡牌游戲——游戲王。那個時候,其風靡程度不亞于四驅(qū)車和干脆面里的小卡片。時至今日,我都還沒搞明白游戲王的真正玩法,只記得有一張七星的青眼白龍閃卡好像是很厲害的樣子。很多小伙伴為了抽那么一張閃卡會去小賣部買整套的卡牌,有小伙伴抽到之后,大家都會發(fā)出興奮的叫聲。
看著一幫大四的學長竟然還玩著我小時候的游戲,頓時為他們的童年感到一絲絲的同情,上完廁所后,直接從他們的身旁走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我想著:唉,都大四了,就由他們再瘋狂幾天吧!說不定以后我們幾個也是這樣呢。
過了些日子,一向處于游戲時尚前沿的大彪班長,又為我們帶來了新事物:一款時下非常流行的桌面游戲——三國殺。當時已經(jīng)早就有了電腦客戶端版本,在大彪班長三言兩語的推薦下,我便下載安裝了一個試玩起來。由于不懂規(guī)則,第一次玩主公的我,因為距離只能夠到上家和下家,就隨機出了一個殺,砍了上家一刀。我立刻被冠上了“昏君”的名號,后面的玩家不斷補刀,一圈下來忠臣就殘血了。被我怨殺的那位玩家大罵我智障,我一時氣不過,而且也玩不明白,一把結(jié)束就卸載棄游了。
后來,隔壁班班長買來了一套實體卡牌,大彪班長把我拉去湊的數(shù),并告訴我這游戲人多了才好玩。第一次游戲體驗極差的我本想拒絕,但大彪班長的面子不能不給便硬著頭皮而上。
我們幾個人圍坐在由行李箱臨時搭建的桌子周圍,隔壁班班長熟練地洗著排,在身份、武將牌都確認好之后,我抓了四張手牌到手上,看著桌上牌堆里黑棕色交錯的牌面,我突然想到了晚上熄燈后的寢室走廊,原來,他們玩的就是三國殺啊!
在大標班長耐心的指導下,通過幾局的實踐,我漸漸掌握了游戲的規(guī)則和技巧,也慢慢的能夠贏個幾局了。
武將牌、基本牌、裝備牌、錦囊牌的各種搭配以及其產(chǎn)生的各種效果讓游戲極具趣味性,而各種身份更是向我們展示著未來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主公需要能夠明辨忠奸,必要的時候還得跟奸臣妥協(xié);忠臣需要時時刻刻向“昏君”表忠心,同時還得和奸臣斗智斗勇,常常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反賊的目的很明確,但是要提防內(nèi)部混入的奸細在背后捅刀,甚至是窩里反;奸臣需要殺完場上的所有人,所以更需要善于偽裝、懂得權(quán)衡利弊。
陷阱、詭計、陰謀、陽謀……簡單的一摞紙片上演著真實的三國:分分合合。雖然只是個游戲,卻非常需要智商和情商,不僅要依據(jù)場上形勢快速對卡牌技能效果做出合理、正確的判斷,同時也要了解其他玩家武將的技能,更需要時時觀察各位玩家的表情動作,在他們做出“不軌”動作之前預(yù)判預(yù)防。
大彪班長他們常常組局開玩,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我對這款桌游上了癮,有局就參加。后來又重新下載了客戶端,不過這次不再是我一個人玩,還有大彪班長、Eric、華子、隔壁班班長、阿峰……有的時候還有約上幾個女同學一起玩。我們經(jīng)常一起開一個房間,通過yy語音或者QQ提前告知身份。若是主公一方的人多,就對反賊和奸臣進行“誅殺”。若是反賊人多,就集體跳反,大肆“屠戮”忠臣。通過我們一系列的騷操作,大家的勝率都不斷提高。我想這才算是真正的開黑吧?然而,這種破壞游戲平衡性的玩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玩性,久而久之我們都開始覺著沒意思,又回到理性游戲中,憑著自己的智商情商和場上信息去判斷大家的真實身份。但是畢竟我們離得近,場外因素也會有。
“哎呀,也不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反賊啊,就隨便砍一刀吧!”
“操!我是忠臣!你個昏君!”
“你個死奸,我才忠臣,砍得好!”
“放個南蠻!”
“我有殺,哈哈!”
“我有決斗,來吧!”
“呃……”
“快!給個桃!不然反賊就贏了!”
……
寢室里總是會傳來這種對話,仿若大家都是演員,誰當主公誰都會被罵一句“昏君”。
玩客戶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每個武將都有各自語音包,每次的發(fā)言基本上都很貼切地反應(yīng)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背后的歷史典故。不過,我們估計游戲公司剛開始都把經(jīng)費放在開發(fā)商了,里面角色的配音都不是專業(yè)的聲優(yōu)配的,有著濃重的方言口音,而且基本平翹舌部分,這反倒讓游戲有了幾分別樣的趣味?!拔疫€是太連清了……”這句陸遜陣亡時的經(jīng)典臺詞一時間還成了熱門網(wǎng)絡(luò)語,趙云發(fā)動“龍膽”技能時的“哼”、“哈”結(jié)合其提槍應(yīng)戰(zhàn)的姿勢常常讓我們聯(lián)想到某些不可描述的畫面,黃蓋的那句“請鞭撻我吧,公瑾!”更是基情滿滿。
游戲剛火的時候,里面的女性角色很少,也因此格外受我們男生的愛戴。“仿佛兮輕云之閉月,飄搖兮流風之回雪”、“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雖然依舊口音濃重,甚至還讀錯了字,但甄宓的這幾句語音讓我立刻腦補了這位文昭皇后的美麗畫面。后來上古代文學課,正好學到了“魏晉風骨”,通篇學習了一下《洛神賦》,我再一次對七步成詩的曹子建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我明明知道陳思王寫的是洛水之神宓妃,但因為三國殺的影響,在讀這篇賦的時候總是無意識地把甄姬的卡牌形象代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
想到此處,我也能夠體會來自曹丕的怨念了,若是擱我,我他么也得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