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就是全部

(23)為自已的人生負起全責

我就是全部 木子沐心 1206 2021-02-02 21:04:00

  一直在講和原生家庭和解,于是有人開始大刀闊斧剖析父母和原生家庭”的現象。我們總想用心理學在原生家庭和父母身上找點問題來證明現在自己遇到的問題都是合理的、有出處的。也總想通過學習心理學,來改變原生家庭、改變父母,然后治愈自己。

  我的性格孤僻,不自信,和男朋友很難親密。這都是因為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他們對我打罵也很多,導致我十分缺乏安全感。而且他們在我初中的時候離了婚,那時候我青春期,正是對親密關系有幻想的時候,是他們打破了我對親密的渴望,還利用對我的控制來證明自己比對方厲害,所以我現在和男朋友的相處才變得這么艱難。

  我和孩子爸早就沒了感情,他陪兒子睡,我陪女兒睡,每天除了必須要討論的和孩子有關的話題之外,我們幾乎沒話可說??梢哉f他現在就是我最討厭的那種男人。但我們不能離婚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因為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文章,都在講離異、吵架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我怎么樣都行,不能讓孩子受牽連。他們作為我的子女,有這樣的原生家庭,已經夠命苦了。

  我常常在想,我的原生家庭沒大毛病啊,父母也很和諧啊,為啥我就是找不到合適的男朋友呢?總結來看,原生家庭常常被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典型的壞原生家庭,那里面充斥著爭吵、打罵、控制、隔離,沒有愛也沒有生命力;另一種是隱形的壞原生家庭,看著什么都挺好,但肯定是有什么不對頭的東西存在。

  這么看沒毛病,我們嘗試從原生家庭中去找原因,肯定沒毛病。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講,當我們開始用一種科學視角去分析已經存在的問題時,肯定是一種進步。我們肯定會受到成長環(huán)境和經歷的影響,然后在這些影響之下,形成一些獨屬于我們自己的模式,并在學習、工作、生活、關系中,普遍地運用著這些模式。所以當我們在上述任意哪個方面中感受到了問題的存在時,我們理所當然地會想要去從源頭上,也就是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去嘗試解決問題。但如果只看到過去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可能就只用對了一半。明白自己眼前的處境都是因家庭而來,卻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十足的受害者而自怨自艾;不執(zhí)念于去改變家庭和父母;帶著家庭和父母所帶給自己的底氣、勇敢、自信,去過對的生活。在逆境中選擇不服輸,能在困境中生出智慧,能在絕境中相信一定會有辦法和出路。

  并非每個人的問題都可以再一次回到源頭去改變、去找到答案。除了執(zhí)念于改變父母和原生家庭,可能更值得我們做的,看清楚自己,搞明白往前走的話,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學著為自己賦能:在過去那樣糟糕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我是靠什么力量生存的,那個力量在我現在的處境中,還可用嗎?給自己填補:如果我在那個階段做自己的父母,我還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對待自己嗎?如果有的話,也許我們可以彌補給自己;如果沒有的話,請告訴自己,父母也只是人而已。使自己獨特:我的經歷和感受,讓我擁有和別人不同的什么資源嗎?它們在眼下,可以怎么繼續(xù)成為積極資源呢?要自己負責:我應該為自己過去的經歷承擔什么責任呢?我為往后的成長,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