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于是我佛了

第六章 出山

于是我佛了 我是個假作者 2273 2021-02-01 19:17:15

  冰雪消融,萬物復蘇。

  即使這是個即將崩壞的世界,也會迎來春天。

  空蟬寺建在一山頂上,山名桃山,從山腳一千八百八十八級臺階一直往上,通到寺頂。

  臺階兩旁栽滿桃樹,由空蟬寺僧人打理,每隔一段設下禁制,隔離妖物,確保上山的行人安全。

  每逢春天從山下往山上桃花盛開,落英繽紛漫天飛花,是一處遠近聞名的盛景,桃山也是由此得名。

  不可入深山,老人總是這樣告誡小輩,山里有惡妖,有詭異。

  可是這句話對桃山無效,春日到來,多的是人攜伴帶子,甚至全家老小全出動去往桃山踏青。

  踏青的同時順便去往山頂空蟬寺求佛,這已經(jīng)是這個世界難得的消遣了。

  每到這個時節(jié),空蟬寺也是寺門常開,恭迎每一位香客。

  一大清早,空蟬寺里就熱鬧非凡,老人的咳嗽聲,小孩嘰嘰喳喳的吵鬧聲,一切都格外鮮活,竟讓人有種盛世太平的錯覺。

  真好啊,人間煙火氣,趙青吾靜坐在禪房里,看到寺中熱鬧情景,也不由地嘴角含笑。

  這已經(jīng)是他進入寺中的第十年了,每年春天都會有這樣的盛況,他都會靜靜地當一個旁觀者。

  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樣欣賞世界了,上一世他也將自己當做一個旁觀者,看著別人去死,看著別人受苦。

  他一心只有修煉,提升修為了就去找機緣,一直在路上在或者在閉關,從未靜下心去體驗。

  修仙修到最后,人性都修沒了。

  現(xiàn)在寺中的香客,明明都是些衣著簡樸,甚至有些寒酸村民,卻讓他覺得他們有些可愛。

  禪室中不只有趙青吾一人,還有子戒和尚與另一位少年僧人心空。

  “很熱鬧,不是嗎?”

  子戒和尚說道。

  “很熱鬧,這樣很好?!?p>  這十年里,趙青吾一直呆在桃山修行,早已經(jīng)從降魔塔走出,寺中其他人也早已經(jīng)放下了對他的戒備,甚至所有人都覺得他才是寺中最合格的僧人。

  “這樣的熱鬧,就是我輩一直以來守護的,真實又脆弱,因為我們所有空蟬寺弟子的努力,才有這樣的景象,其他地方可完全不是這樣的?!?p>  能夠讓附近的百姓生活和平,不被邪祟侵犯,一直都是讓子戒自豪的事情。

  “師弟,你已經(jīng)入寺十載,大威魔龍金剛經(jīng)你已經(jīng)修煉到極致,寺中其他經(jīng)文也盡數(shù)修完,一身修為連我也看不懂了,是時候下山去了,去到需要你的地方吧?!?p>  相處這么久,子戒心中也有不舍,但是作為伏魔派的弟子,下山游歷才是趙青吾的任務。

  空蟬寺佛伏魔一派,修為有成就會下山除魔。

  “師弟,這是我你準備的袈裟,以及禪杖,經(jīng)由我和寺中眾位同門開光,現(xiàn)在交付給你?!?p>  子戒拿出一件月白色的袈裟,和一根紅銅色的禪杖,交給趙青吾。

  這件袈裟通體潔白,是由一片片寒蟬翅縫制,用極細的紅色繡線勾邊,看上去輕盈透氣。

  看著很輕薄,可是趙青吾知道,做這件袈裟有多不易,這袈裟用的寒蟬是寺中飼養(yǎng)精心飼養(yǎng)的寶物。

  寒蟬深埋地底,三十年才成蟲,只活一個夏季,在入秋后便悉數(shù)死亡。

  雖然寺里飼養(yǎng)的寒蟬數(shù)目眾多,但是要做成這么一件袈裟,也要等差不多十載春秋。

  這間袈裟,怕不是他剛入寺中,子戒和尚就開始準備了。

  寒蟬翅做成的袈裟,能避水隔火,也可擋邪氣入體,刀槍不入,即使是他,現(xiàn)在用尋常的攻擊手段也不能將其破壞。

  最重要的是,這衣服是真的好看。

  “這里還有一個月的干糧和我準備的一些換洗衣物,還有這個金覃缽,可以化緣,還可以煮水,在外面千萬不要喝生水,上次固本師侄就是在外面喝了生水被邪氣入體,最后入了邪,沒有救回來。再說生水對身體也不好......”

  子戒拿出一個包裹,開始碎碎念,像一個老母親交代遠行的游子。

  其實我已經(jīng)不需要吃飯了,也不用喝水。

  算了,這樣被人關心的感覺還是挺好的,就不要打斷他好了。

  “你第一次下山,有很多常識不懂,有問題就問心空,他會告訴你的?!?p>  “如果遇到你不能解決的邪魔,千萬不要逞能,先保全自己再想辦法對付,師弟,千萬要平安回來!”

  雖然還有很多話想說,但子戒知道,只能輒止了,說的越多就越是不舍,游歷八方除魔斬妖是趙青吾的使命。

  伏魔派,只有在新收弟子或者大限將至的時候才會回到寺中,平安歸來就是最好的祝福。

  “知道了師兄,我會按時給你寄信的?!?p>  子戒可能是將他當成沒有山下生活經(jīng)驗的人了吧,畢竟剛到寺中時,他只是個看起來六七歲的小孩,查不到來歷,他也不愿意說明自己的身份。

  趙青吾前世也是活過幾千歲的人,雖然大部分世界在修行,但是也還算有生活經(jīng)驗的,兩個世界都是古代修行背景,文化應該差不多...的吧。

  更何況,這次也不是他一個人下山,他這次要帶心空和尚一起。

  說起來他也與心空有緣,心空就是他當初倒在大路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小和尚。

  那時心空入寺也沒有多久,因為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他身子又不強壯,便被父母送上山當了和尚。

  寺中其實很多僧人也是一樣的原因才成了和尚,也有些是受過空蟬寺的恩惠,自行出家。

  這些暫且不提,說回心空,他這次跟著趙青吾一起下山,是要還俗的。

  心空上山這些年一直沒有和父母斷絕來往,雖然難過被父母送上山,但他也知道以他家里的處境如果不上山當和尚,食不果腹,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可能要生生餓死,在山中有口飯吃也算不錯。

  本想一直這么過下去,這些年他從家里的書信中得知,他的兄弟姊妹一個個都夭折了,就連原本成了家的大哥也在上月去世,沒有子女留下,連他的妻子也沒多久就去世了。

  家中老母悲痛欲絕,心氣郁結癱倒在床,恐怕是時日無多。

  老母親最后的心愿,是怕家里斷了香火,想叫他還俗回家成親。

  出家人本應該了無牽掛,他已經(jīng)受空蟬寺這么多恩惠,應該留在寺中潛心當一個和尚的。

  可是村里的老母一封封書信發(fā)來,說她無人照料,處境艱難,信紙經(jīng)常被淚痕染,也讓心空看得心里生疼。

  心空,心不空了。

  早課時經(jīng)常犯錯,被師傅訓導,最后實在著急,就向師傅提出下山還俗。

  師傅答應了,出家人本就慈悲為懷,他也不忍自己的弟子陷入兩難。

  此番,趙青吾要下山,便讓兩人結伴而行,互相有個照應,反正趙青吾下山也不認識路,暫時沒有目標,還得心空來當向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