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間的爐子里,僅剩的幾塊碳火快要熄滅了。
室內(nèi)溫度逐漸降了下來。
眾人都沉浸在興奮的情緒中,竟然沒有人察覺。
還是宋伯例行走進來送茶水,才把爐子又生了起來。
“先生,您覺得我們現(xiàn)如今應(yīng)當(dāng)怎么做?”一青年滿懷期待的望著秋野問道。
其他人也都目光灼灼的盯著秋野的臉龐。
“你們想怎么做?我想聽聽你們的想法!”秋野把問題又拋給青年們,笑吟吟的說道。
她不屬于這個時代,當(dāng)然知道接下來最正確的做法。
她只是想看看,這些青年會怎么做。
剛剛發(fā)言的青年略顯激動,說道,“我如今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我只知道,我們要做的是大事,這件事做好了,對祖國,對人民,對我們的子子孫孫都是好的!我也明白,我們要做的事,光靠我們幾個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
話音剛落,另一青年就說道,“那我們就做我們能做的!”
“現(xiàn)在封建社會剛剛覆滅,眾多有識之士紛紛伺機而動,同樣,現(xiàn)在也是開民智的最佳時間,我們別的或許不行,但我們可以把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廣為傳播,把無產(chǎn)階級當(dāng)家做主的新思想傳遍大街小巷,深入民心,這樣更有利于后續(xù)的工作?!?p> 說罷,青年用期待的目光看向秋野,說道,“秋先生,您說呢?”
“那你們想以什么樣的方式傳播新思想,啟迪民智?”秋野反問道。
青年略一沉吟,又說道,“我們可以辦報刊,辦雜志?!?p> “這是個好辦法。”秋野贊許道。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工人和農(nóng)民階級,占人口比例很大。他們之中,有好多人是不識字,或者只識幾個字的,你們辦的報刊,他們看不懂,辦的雜志,他們也看不懂,怎么辦?”
之前說話的青年被問住了。
秋野環(huán)視一周,見沒人說話,便自己說道,“不識字,我們可以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思想,比如戲文,比如市井故事,往大了說,比如電影,這些都可以!”
一眾青年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驚訝得跟打開新世界大門似的。
“不是......這也可以?”
“咋不可以?”秋野一臉自信的說道,“書也要出,雜志也要辦,用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達思想,也需要去做。”
“把我們要傳達的東西編成故事,編成戲文,口口相傳,老一輩的人不識字,你給他一本書一張報紙,他會覺得上頭說的事情離他很遠。但你搭個戲臺子,跟他們說村里頭來唱戲的,他們寧可不吃飯也要占位置去看!”
“先生說得有道理!”眾人紛紛夸贊道。
秋野笑瞇瞇的接受著一眾人等的恭維。
這都是經(jīng)驗所得呀!
窗外天色已晚,會議也接近尾聲。
秋野站了起身,提議道,“今天會議要結(jié)束了。會議最后一項,我提議咱們來一起唱一遍國際歌,大家覺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