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繼續(xù)又道:“我們?nèi)缃癫恢獢橙硕喙?,又失了先招,不如退回滎陽?!?p> 文延之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他要是退回滎陽,那在野王的陳武就被拋棄了,他這番出兵剛渡過黃河就折了一萬多兵馬,那今后還怎么在豫州立足。
“我們奔襲疲憊,難道敵人不是奔襲而來的嗎?他們敗了趙壯、圍困趙盛之,此刻早以為勝券在握,我們此刻搶先進駐修武,只需要在那里守上半個月,陳武自會領(lǐng)兵來援,到時候朱肜、狄林皆至,賊兵豈能擋我?”
見下面將士還有些猶豫,文延之拔出腰間環(huán)首刀,怒道:“我意已決!如果不愿前往的,以軍令處置!”
眾人少見文延之生氣,皆嚇了一跳。
檀韶站出來道:“使君,韶愿追隨使君!”
其它人見檀韶這般年輕都敢站出來,也就不再遲疑,也紛紛請命。
文延之遣人分別向陳武、狄林和朱肜那里送了信,這才領(lǐng)著著四千人,連夜出河內(nèi)郡,直奔修武。
路上他心中其實很是忐忑,如果真的迎頭撞上翟斌的軍隊,自己這邊怕是馬上就會潰敗。
一直到第二日中午,文延之騎馬走進了修武縣城內(nèi),他才終于送了口氣。
沒時間讓士兵休息,他馬上開始部署防務(wù),拿出帶著的銀錢犒勞百姓修建城墻。
百姓原本對晉軍有些害怕,結(jié)果見修城墻還有錢有糧拿,無論男女,皆奮勇參加。
只不到一日,城墻就被加高了一丈多。
修武縣城不大,文延之帶來的四千士兵再加上城內(nèi)臨時募集的百姓,足以將這座小城四面守的密不漏風(fēng)。
這時也有共縣的消息傳來,趙盛之依舊在堅守。
文延之心中大慰,他最怕趙盛之頂不住壓力降了翟斌,那僅憑修武一城,想要守住就太難了。
而擊敗了趙壯,圍困了趙盛之的翟斌只以為大局已定,這才讓奔襲兩日的士卒們修整了兩日,結(jié)果到了獲嘉,才知道文延之已搶先駐守在了修武城里。
翟斌聞言哈哈大笑,對眾人道:“我只以為這小兒早嚇得逃回許昌,撲到晉室公主的懷里哭鼻子,沒想到他倒是有幾分膽識。不過如此一來正好,我就用他的人頭來請尚書令一職吧!”
翌日翟斌親臨士兵對修武城發(fā)起進攻。
文延之披堅執(zhí)銳,親自在城墻上督戰(zhàn)。
修武城小,翟斌完全發(fā)揮不出大軍數(shù)量的優(yōu)勢,連攻了兩日,也沒有一個士兵能踏進修武城。
翟斌又急又怒,他完全沒想到,這個靠著爬床得來刺史之位的小兒,居然這般頑強。
長史郭通建議道:“修武城小,存糧有限。他們城中人馬不少,我們這般強攻只能吃虧。不如圍而不打,城內(nèi)糧食最多也只能撐一個月?!?p> 其實他高估了城里的存糧,文延之奔襲而來,并沒有能帶很多糧食,城內(nèi)士兵多固然守城有利,可那也是一張張嘴啊,實際城內(nèi)糧食最多只能撐半個月。
翟斌不聽郭通的話,結(jié)果除了損兵折將,一無所獲,小小的修武城依舊固若金湯。
郭通和王騰再勸,翟斌才氣哼哼的接受了只圍不攻的建議,但是他心中氣不過,每日讓人在城外辱罵文延之。
將他與公主的事編排的淫穢不堪。
罵聲不堪入耳,士兵多有激憤之色。
檀韶與文延之皆是生于南方,對于北地有些粗語聽不太懂,盡管這樣,檀韶也氣憤不已,幾次向文延之請命出戰(zhàn)。
文延之笑道:“讓他們罵便是了,他們罵的越兇,越說明他們不能奈我們何?!?p> 檀韶只得憤憤地道:“待我將那翟斌老兒擒住了,必割了他的舌頭!”
文延之見這少年為自己這般義憤填膺,心中也有些感動。
不過他現(xiàn)在最擔(dān)心的是狄林和朱肜沒辦法渡河,憑著陳武,怕是也難解圍。
朱肜原本一直讓人依照文延之所言佯裝準備渡河,結(jié)果有探子來報,對岸好像有一隊數(shù)萬人的軍隊路過。
朱肜心知不好,忙命人去打聽,結(jié)果就打聽到了文延之已被困修武數(shù)日了。
“馬上渡河!”朱肜馬上下令渡河,并給狄林送去消息,讓他也要強渡黃河。
朱肜知道修武城不大,文延之堅持不了太久。
翟真在黎陽聞知對岸的晉軍要渡河,忙下令進攻。
朱肜的先頭渡河部隊被對岸這么一攔,盡數(shù)喪命。
朱肜無奈,只得下令撤回南岸,再這么強行渡河,恐怕會全軍覆滅。
雖然擊退了進軍,翟真也不敢大意,讓人密切關(guān)注對岸行動。
“將軍,對岸晉軍拔營沿河西進了?!?p> 聽到探子的奏報,翟真忙自己登上瞭臺觀察,果然見到對岸晉軍旌旗滾滾往西,而對岸原本打算渡河的船只也被鑿穿,沉入了河里。
他心知晉軍見白馬津渡河不成,要去與延津的晉軍匯合,他于是下令營寨不動,留下一百多士兵虛張聲勢,自己則領(lǐng)著兩千人在河北岸往延津方向靠攏。
在離開白馬津三十多里之后,朱肜下令休息。
眾將不解,問道:“朱先生,如今使君危機,我等不趕快往延津與狄將軍匯合救主,為何在此停歇?”
朱肜道:“剛才我們大張旗鼓拔營起寨,對岸必能看見。若我所料不錯的話,對岸敵軍已往延津去了。我們今夜返回白馬津,明日一早渡河。”
入夜之后,朱肜命令收起旌旗,急行軍返回。
那些沉下的船皆用繩子栓在岸上的,晉軍連夜將這些船拉上來,并堵好漏洞。
只用了半夜時間,就又有了能夠渡河的船只。
天一亮,晉軍就馬上開始渡河,朱肜在高臺上緊張的觀察著對面的動向。
對面營寨中只留了一百多人,見有人渡河,只匆忙的射了些箭,就慌忙逃走了。
晉軍一上岸,就知道對面兵力已不如昨日,于是后續(xù)晉軍皆奮勇渡河。
朱肜大喜。
渡河之后沒有守軍的黎陽城太守出城請降。
休整一番,吃飽喝足之后,朱肜馬上領(lǐng)兵沿黃河西進向延津方向趕去。

北府舊事
評論區(qū)有地圖,更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