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可否讓我回長安?”朱肜試探著問道。
文延之搖頭道:“不行。先生勿要違背約定。”
朱肜的臉由怒轉(zhuǎn)哀,最后對文延之行禮道:“使君若無事可離開了?!?p> 文延之起身,他想說什么,最后還是忍住了。
自朱肜處回府,文延之徑直往鄭鮮之衙署走去。
鄭鮮之見文延之來了,忙上前迎接,行禮道:“使君可是有事吩咐?”
“洛陽城中有不少鮮卑人吧?找十個絕不會背叛的?!?p> 鄭鮮之也不問到底做什么,忙答應了。
文延之要走時瞥見他案上放著一個模樣怪異的算盤,心中一動,問道:“這是何物?”(算盤的發(fā)明時間有爭議,這里取東漢末年出現(xiàn),但是只有計數(shù)功能沒有運算功能,到唐完善,流行于宋這種說法。)
鄭鮮之回道:“此物名珠算,代替算籌用來計數(shù)之物?!?p> 這激起了文延之的好奇心,道:“你與我講解講解?!?p> 鄭鮮之遂細細的和文延之講了珠算的用法,和他用的記賬算賬的方法。
文延之聽了直皺眉頭,看來是他疏忽了。
這個時代的算盤只有計數(shù)功能,并沒有運算功能。
筆畫復雜的表示數(shù)字的文字也限制了運算速度。
“給我一把匕首?!?p> 文延之接過匕首,就將那算盤拆開了,再把算珠用木棍穿了重新排成現(xiàn)代算盤的模樣,道:“依照這個模樣,上面兩顆珠子,下面五顆珠子,由左至右打造九排。造好之后你親自送到我那里?!?p> 鄭鮮之也沒多問,只以為是文延之心血來潮的造來解悶的,就答應了。
第二天中午,鄭鮮之領(lǐng)了十個鮮卑人求見文延之。
其實文延之不仔細看,也不太看得出這二人與晉人的區(qū)別。
“會鮮卑語?”
鄭鮮之回道:“會講?!?p> 他又附耳低聲對文延之道:“此十人皆是晉人與鮮卑人混種,一家老小俱在洛陽,絕不敢背叛?!?p> 文延之點了點頭,對二人道:“我這里有封信,你們想辦法送到冀州的車騎大將軍、范陽郡王慕容德手里,只說你們是前將軍慕容柔的部下。回來之后,每人賞糧五百斛,若愿意,也可入府為吏?!?p> 十人聞言大喜,叩首道:“必不辱使命。”
文延之命鄭鮮之給這些人準備馬匹糧食,再將從慕容柔信使那里搜來的信物一股腦的交給這十人,又細細交代了他們?nèi)绻饺莸聠柶痍P(guān)中情形,該如何回答之類的。
這十人即刻啟程,出洛陽奔虎牢關(guān)而去。
這時鄭鮮之才讓奴仆奉上他命工匠做好的算盤,道:“此為木刻,使君若是喜歡,我可命人用玉石雕刻,只是需要些時間。”
他真的以為這是文延之要來作玩物的。
文延之笑道:“道子這是想奉承我?”
鄭鮮之臉色尷尬,道:“使君說笑了?!?p> 文延之用手撥了撥算珠,看來工匠花了心思,將算珠和檔磨得滑溜溜的,珠子上下滑動極為靈活。
“隨我來。”
文延之帶著鄭鮮之到了書房,展開紙寫了0到9的阿拉伯數(shù)字,并在下面寫下了對應的楷書漢字,道:“上面的十個符號與下面數(shù)字一一對應,可明白?”
鄭鮮之看了看,點了點頭。
文延之又隨手寫了幾個簡單的加減法,然后用算盤撥了撥,再講解給鄭鮮之聽。
鄭鮮之起初蹙眉不懂,待聽明白了,面露喜色道:“這樣算數(shù),可比以往簡便多了!”
可惜文延之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淺顯,出大學幾年之后將許多東西都忘記了,能教給鄭鮮之的,也都是些基礎運算和簡單統(tǒng)計方法。
此后幾日,鄭鮮之日日到文延之這里來學習算術(shù),文延之也搜腸刮肚的將自己所能記起的數(shù)學知識傾囊相授。
在此期間,文延之也發(fā)現(xiàn)了些讓他驚訝的事情,比如這個時代就已經(jīng)有九九乘法口訣了。
只是順序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得四結(jié)束的,與文延之所學的順序相反。
他一直以為九九乘法口訣是近代的事情……,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啊。
在文延之感覺自己所學都已經(jīng)教完了之后,對鄭鮮之道:“你將近日所學整理一番,然后傳授給衙署中的官員。再從中挑選通學者,往許昌教授劉穆之。”
這樣應該能大大加快官員們統(tǒng)計的效率。
鄭鮮之聽了,微微有些吃驚道:“不問出身,每人皆可傳?”
鄭鮮之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在這個時代,知識可是個可以傳家立業(yè)的東西。
自東漢以來,許多郡望高門的發(fā)跡就是家族通過掌握一本經(jīng)書,壟斷了在某個地區(qū)對這本經(jīng)書的解讀,經(jīng)舉薦入仕,然后再反饋自家,如此往復,累積幾世,即可成為掌握一郡或數(shù)郡的豪族。
比如三國中有名的袁術(shù)袁紹,二人出身自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其祖袁安承襲家學《孟氏易》,得舉孝廉,后官至司徒,汝南袁氏由此發(fā)家。
滎陽鄭氏應該也是類似的發(fā)家,故鄭鮮之有此一問。
文延之笑道:“凡衙署中官吏皆可傳?!?p> 鄭鮮之沉吟道:“此道若是傳入敵人手中,或可成禍。”
“無妨,若我文延之因此而敗,那是我文延之無能,與術(shù)無關(guān)。”
鄭鮮之聞言,額手道:“君胸中丘壑萬千,足納天下,鮮之慚愧?!?p> 說完,他恭敬的退下了。
八月上旬,司馬純之終于完成了祭拜皇陵的任務,他這些天被文延之和劉襲強壓著,當真是一口酒都沒喝。
祭拜完成的第二日,文延之命人將酒送到了驛館里。
壓抑了許久的司馬純之當晚就在驛館中大擺宴席,遍邀文延之與劉襲、鄭鮮之、趙盛之等城中官員。
文延之實在不耐煩見他,直接拒了。
劉襲等人見文延之如此,也紛紛拒絕了。
只有洛陽城中的小官,抱著攀附朝中宗室的心,去參加宴會。
司馬純之樂得文延之這等掃興之人不來,宴上歡飲,手舞足蹈,宛若癲狂。
他在洛陽城內(nèi)又荒唐了七八日,才在文延之的催促下,返朝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