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何所有

符離慘敗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4919 2023-05-24 21:17:04

  接到北伐命令的張浚非常興奮,當時他以樞密使身份兼任江淮兩路宣撫使進駐建康府,立即著手調兵遣將。大軍出征主帥的任命非常重要,南宋在江淮一帶最能打的莫過于劉锜,但年邁的劉锜已于完顏亮南侵失敗后病逝,此時南宋在江淮方面就碩果僅存的名將也就只有李顯忠了。

  為了最大化的發(fā)揮名將的作用,張浚任命李顯忠為淮西招撫使節(jié)制諸軍,率軍十萬從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渡淮河向北進攻靈璧(今安徽靈璧縣),為了北伐能夠推進迅速,又派了邵宏淵擔任淮西招撫副使,同樣率軍十萬從泗州出發(fā)進攻虹縣(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qū))。

  名將李顯忠與金軍作戰(zhàn)多年,完顏亮南侵時也立下不少戰(zhàn)功,自然是穩(wěn)得很,但李顯忠穩(wěn),邵宏淵可就難說穩(wěn)了。在完顏亮南侵之前,史書中甚至都沒有關于邵宏淵的任何記載,第一次與金軍作戰(zhàn)也就是在真州(今江蘇儀征市)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還輸了,只不過金軍沒有追擊敗退的宋軍,宋軍統(tǒng)制邵宏淵才得以收拾殘兵退回江南。

  當時南宋的政策是只要你沒被殲滅,打輸了戰(zhàn)斗沒關系,于是邵宏淵退回江南后又被委以重任先后鎮(zhèn)守池州、蕪湖。后來金軍采石磯大敗,朝廷原本派李顯忠和邵宏淵共同渡江作戰(zhàn),結果李顯忠渡江作戰(zhàn)后邵宏淵并未跟進,大敵當前這種心胸明顯太過狹小。而且就因為這點兒破事兒,李顯忠邵宏淵兩人當時就已結下梁子,一山難容二虎,誰也不服誰。

  誰也不服誰沒關系,只要都能打勝仗,大家各自北伐最后會師黃龍府朝廷全部重賞,怕就怕需要團結的時候不團結,被敵人抓住弱點擊破。

  但有沒有弱點張浚已經來不及考慮了,隆興元年的張浚已經六十七歲,小自己一歲的劉锜都已經病逝,自己又能有幾年可活?手上只剩下這些牌面,無論如何也要與金國一戰(zhàn)。

  隆興元年五月初六,李顯忠率先出征來到靈璧南部一處名叫陡溝的渡口,準備在此讀過淮河,沒想到正好碰上了在此駐防的金軍。金軍將領名叫蕭琦,在之前完顏亮南侵時率軍曾在真州大敗邵宏淵所部宋軍,以為李顯忠也就跟邵宏淵水平一樣,沒當回事兒,二話不說直接率所部金軍進攻宋軍。

  蕭琦所部金軍有大量拐子馬,騎射很厲害,但兵力卻不夠看只有不足五千人。李顯忠先是派前鋒與金軍對沖,接著又派部將從側翼直插金軍,最后又派一直部隊從金軍后方包抄,蕭琦戰(zhàn)前未做打探,沒想到宋軍居然是主力進攻,面對兵力上巨大的懸殊很快便敗下陣來,領著少量殘兵跑了。

  蕭琦一跑,靈璧等于完全暴露在宋軍面前,李顯忠未做任何休整繼續(xù)前進,第二天五月初七全軍來到靈璧城下,靈璧守將很勇敢,沒有龜縮在城內固守,而是率軍在城外列陣迎敵。宋軍剛一到,一萬多名金軍便沖了過來。

  還是當年被岳飛打得不夠慘,金軍還沉浸在“滿萬不可敵”的幻想中,全然不顧兵力上的巨大劣勢。面對主動放棄城防優(yōu)勢的金軍,李顯忠沒有絲毫遲疑,全軍殺了過去,兩軍在靈璧城下廝殺一整天,以金軍的全軍潰敗而告終,敗退的金軍連靈璧城都不敢進,直接扭頭往北逃,宋軍當天即收復靈璧。

  李顯忠這一路凱歌高奏,邵宏淵那一路卻很不順當。按照張浚的軍令,李顯忠進攻靈璧邵宏淵進攻虹縣,兩軍幾乎同時出發(fā),李顯忠都打敗兩撥金軍了,邵宏淵卻還在虹縣城下,遲遲無法攻克。

  友軍有難理當伸出援手,李顯忠率軍來到虹縣支援,為了減少作戰(zhàn)損失來的時候帶來了幾個靈璧投降的金軍,派他們進入虹縣傳達宋軍軍令:靈璧已被宋軍攻破,如果虹縣愿意投降,守軍從將領到士兵全部留用;如果不愿投降宋軍攻克城池之后守軍從上到下格殺勿論。

  李顯忠的攻心戰(zhà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沒過多久虹縣守將便開城出降,表示久仰李將軍威名,既然李將軍已經來了那當然愿意獻城歸附。

  兵不血刃拿下虹縣原本是樁好事兒,可虹縣方面宋軍主將邵宏淵卻非常不爽,怎么著?全軍就你一個李顯忠有本事是吧?我邵宏淵打仗就不行了是吧?李顯忠來到虹縣后好心提醒邵宏淵向朝廷報捷,卻被邵宏淵當面噎了回來,金軍投降給了你又不是投降給我,我哪里敢搶功?

  李顯忠知道邵宏淵有情緒,但并未計較,反而安慰他說,“此事本為國事,將此功與公奏捷,愿無疑也?!?p>  顧全大局的李顯忠沒能贏得邵宏淵支持,反而使得邵宏淵更加忌恨,有的人天生就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軍情緊急,虹縣拿下后兩人未做休整便繼續(xù)率軍北上,五月十六日到達宿州西南的大王湖,在此遭遇了金軍野戰(zhàn)部隊,然后激戰(zhàn)一整天擊潰敵軍。

  連戰(zhàn)連捷的宋軍此時卻士氣低落,原因是全軍實在太過疲勞,自出兵以來幾乎沒休息過,而且宿州離建康府五百多里,宋軍后勤已經出現(xiàn)困難,士兵們不僅疲憊還餓肚子,當時就有部將建議,回靈璧休整一下吃頓飽飯再過來攻城。

  靈璧與宿州相鄰,步兵往來也就兩天時間,回靈璧休整的建議很中肯,但李顯忠建功心切鼓勵部下一鼓作氣拿下宿州,等宿州城破之后進城吃飯。

  部將們的情緒被邵宏淵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別人不敢反對你,我邵宏淵可不怕你。第二天一早李顯忠身先士卒率敢死隊攻城,由于金軍守城部隊很多在大王湖被殲滅,城內守軍無力抵擋宋軍攻勢,很快被攻上城頭打開城門,金軍雖然人少卻不肯投降,負隅頑抗開始巷戰(zhàn)。

  李顯忠率部與金軍拼死作戰(zhàn),邵宏淵卻在后面無動于衷,急的李顯忠派傳令官連著跑了好幾次給邵宏淵督促進軍,但邵宏淵還是磨磨唧唧的在宿州城外護城河處徘徊,直到戰(zhàn)斗即將結束才象征性進攻了幾下,意思意思。

  宋軍兵力占優(yōu),雖然李顯忠一路進攻還是很快攻克了宿州城,戰(zhàn)后開宿州倉庫犒賞三軍,大家都盼著好好吃一頓,但李顯忠只是把倉庫中錢財拿出來分給將士,并沒有把糧食拿出來給大家大吃特吃。

  所有人都很不滿,要知道戰(zhàn)爭年代饑一頓飽一頓,人要吃飯才能活著,什么錢不錢的都是次要的,吃飽飯比什么都重要。

  李顯忠也有苦衷,之前答應將士進宿州城吃飯,可手下畢竟是二十萬大軍,別說是大吃特吃,就算只是日常的糧食消耗都是天文數(shù)字,宿州倉庫確實有糧食,但軍糧萬分珍貴哪里敢浪費,全軍伙食必須按配額供應。

  邵宏淵雖然宿州之戰(zhàn)基本沒怎么出力,但手下餓著肚子,李顯忠不讓開倉發(fā)糧,只好甩鍋怪李顯忠不體恤將士。

  不僅如此,李顯忠連打勝仗攻克宿州后張浚奏請朝廷封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三路招討使,一時間風頭無兩,邵宏淵只是副使,同為掌兵大將朝廷待遇落差讓邵宏淵心理更加失衡,怨氣越來越大。

  北伐打到宿州,無論離原計劃山東還是最終計劃收復故都開封都還有不小的距離,但連續(xù)作戰(zhàn)的宋軍已經筋疲力盡無法持續(xù)作戰(zhàn),李顯忠只好命令全軍暫駐宿州休整。然而此時金軍也已開始行動,早先平定契丹起義的金國名將仆散忠義和志寧已經點好兵馬,向宿州開了過來。

  世宗對南宋的軍事動態(tài)一直了如指掌,完顏亮死后,為了緩和國內國際矛盾,對南宋乘勝收復的江淮之地采取了默許的態(tài)度:你南宋占據幾個州縣就占據吧,大金可架不住內外開花南北兩線作戰(zhàn)。

  契丹起義被平定后,世宗立即派遣仆散忠義和志寧南下,到開封主持軍務,指揮對宋作戰(zhàn)。根據世宗的對宋方針,仆散忠義一開始采取了保守態(tài)勢,派使者給張浚送信,表示愿意歸還完顏亮南侵的部分州縣,兩國以和為貴就不要在邊境重開戰(zhàn)事了。但張浚北伐雄心壯志哪里會同意和談,直接無視仆散忠義提議堅持北伐。

  農歷的五月份正式江淮地區(qū)多雨時節(jié),金軍弓弦多用牛皮制成,潮濕環(huán)境里變得松松垮垮無法正常使用,仆散忠義提前安排人在開封干燥府庫中保存了大量弓箭,宿州之戰(zhàn)后,仆散忠義率開封駐扎金軍十萬余人,帶著這批完好的弓箭再次進攻宿州。

  宋軍雖然號稱二十萬,其中不少是隨軍農夫,金軍從開封出發(fā)后勤路線短不需要太多農夫,十萬大軍沒什么水分,也就意味著仆散忠義這次率主力前來,宋軍已經沒有了兵力上的優(yōu)勢,不能再采取硬拼的策略作戰(zhàn)了。

  果然,五月十八日仆散忠義率軍打了過來,李顯忠派兵出城迎擊,兩軍廝殺一天始終難分勝負,接著,宋金兩軍就在宿州城下反復廝殺,雙方均傷亡慘重,卻都無法戰(zhàn)勝對方。

  都無法戰(zhàn)勝對方,但兩軍內部形勢卻天差地別。金軍這邊仆散忠義手下諸將如志寧等人對主帥言聽計從令行禁止,而宋軍那邊打了幾天都是李顯忠所部宋軍在拼命,另外一支宋軍只是在宿州城里休息,就是不出戰(zhàn)。

  因為人家主將邵宏淵說了,“此當盛夏,搖扇于清涼猶不堪,況烈日中被甲苦戰(zhàn)乎?”

  聽聽聽聽,這是人說的話?

  雖然朝廷已經下詔,明確李顯忠才是前線主帥招討使,邵宏淵只是副使,所部全體宋軍必須聽從主帥李顯忠號令,可實際操作起來邵宏淵手下將領全都是他一手帶起來的,只聽邵宏淵的,李顯忠就是使喚不動。

  宋軍兩只拳頭只能揮動一只,金軍卻是不斷從后方補充兵源加強作戰(zhàn)。五月二十日,志寧率一萬精騎趕到宿州,先是在城西設置了漫山遍野的旌旗,接著率軍埋伏在東南。當日宋軍看到城西金軍旗幟,以為金軍主力在城西,于是從東門出發(fā)想繞道金軍后方包抄,沒想到正中金軍下懷,志寧派前鋒夾谷清臣率軍直沖宋軍,宋軍沒想到自己包抄別人反而被別人先包抄,頓時軍中大亂,一路退回到宿州城下才勉強擋住金軍進攻。

  志寧帶過來雖然只有一萬余騎兵,但這一萬余人都是金軍精銳,五月二十一日,志寧再次率所部金軍進攻,李顯忠率所部宋軍主力迎戰(zhàn),金軍前鋒夾谷清臣再次一馬當先殺入宋軍陣中,宋軍一開始還能跟金軍打得有來有往,隨著金軍越戰(zhàn)越猛,宋軍終于疲態(tài)盡顯支持不住,李顯忠見勢不妙急忙下令全軍退回宿州城,不打了。

  出城容易進城難,城門就那么大,宋軍數(shù)萬人涌了過來根本來不及進城,金軍也不往前追,就在城門不遠處放箭,大量宋軍中箭倒地,還有不少宋軍爬城墻入城的,跑到一半體力不支掉下來摔死,掉到護城河淹死,人擠人摔倒被踩死,諸如此類數(shù)不勝數(shù),宋軍大敗而歸損失慘重。

  五月二十一日這場仗把李顯忠的主力打成了半殘,到了二十二日,李顯忠已經無力出城作戰(zhàn),金軍開始攻城,而宋軍只能據城堅守,宿州城岌岌可危。

  也不知道是從一開始就是膿包還是被友軍大敗嚇破了膽,邵宏淵所部宋軍在基本上沒怎么跟金軍作戰(zhàn)的情況下,開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逃兵,部下多個統(tǒng)制官率兵成建制的逃跑,邵宏淵攔都攔不住。

  一直牛逼哄哄對李顯忠不服氣的邵宏淵終于軟了,找到李顯忠請求退兵,撤吧,再不撤咱倆也要交代在這兒了。

  自己的部下死傷慘重,邵宏淵的部下大量逃亡,部隊已經無法與金軍對抗,再死守下去全軍都要被金軍殲滅,李顯忠決定突圍撤退。五月二十三日,在勉強抵擋了金軍白天攻勢之后,李顯忠和邵宏淵趁夜棄城南逃。

  宋軍退兵了,金軍可不會輕易放過乘勝追擊的好機會,李顯忠本以為趁夜色撤軍對宋軍有利,沒想到人家金軍也沒放過夜色的好機會,專門趁著夜色追殺。宋軍被追的像心驚膽戰(zhàn),還沒撤出去多遠,到宿州城外的符離(今宿州符離鎮(zhèn))準備過淮河時被金軍追上,亂軍中金軍兵戈聲、戰(zhàn)馬嘶鳴聲、宋軍慘叫聲和落水聲此起彼伏,在符離被金軍陣斬四千多人,繳獲鎧甲三萬多副。李顯忠和邵宏淵拼死作戰(zhàn),終于在付出巨大代價后率殘部退回到盱眙。

  當時北伐的總指揮張浚剛剛到達盱眙坐鎮(zhèn),屁股還沒坐熱,前線李顯忠邵宏淵便敗退了回來,眼見著二十萬大軍僅剩殘兵,張浚知道這次的北伐已經輸了。

  從趙構到孝宗,張浚作為南宋朝廷核心領導層主導了三次大規(guī)模對金戰(zhàn)役,南宋幾乎所有名將如岳飛韓世忠吳家兄弟都曾是張浚部下,與朝中其他宰相們相比,張浚絕對是個懂軍事的行家,可三次會戰(zhàn)全部以失敗告終,尤其是這最后一次的隆興北伐,孝宗已經把前線作戰(zhàn)指揮全權委任給了他,朝中反對北伐的次相史浩甚至憤而辭職都沒能打消孝宗北伐的決心,沒有任何人能在后方掣肘,可張浚還是敗了。

  前線派出的李顯忠邵宏淵各自領兵,也就意味著兩人都不是主帥,真正的主帥只有張浚一人,而張浚卻一直以文官的思想指揮戰(zhàn)斗-坐鎮(zhèn)后方遙控前線。

  當年陜西富平之戰(zhàn)張浚坐鎮(zhèn)在后方的邠州遠離戰(zhàn)場,根本無法及時處置畏敵的部將。后來率中興四將北伐,四路宋軍派出去自己卻連長江都不過,僅在長江南岸的采石磯坐鎮(zhèn),劉光世棄城逃跑他卻完全制止不住,因為離得太遠,劉光世“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次隆興北伐又是這樣,始終遠離前線,完全無法及時決策,實際上哪怕張浚能親自率中軍在前線指揮,邵宏淵也不至于敢不聽軍令,宋軍也不可能二十萬大軍連一半戰(zhàn)斗力都發(fā)揮不出來。

  隆興北伐的失敗輸光了張浚所有的政治資本,在盱眙收拾殘兵妥善安排好防務后,張浚上疏自請罷相。

  一般來說宰相工作失誤自請罷相皇帝都會順水推舟同意其罷相求情,但這次張浚的自請罷相被孝宗堅決的拒絕,因為金國派來了使者想要議和,當時由于北伐失敗朝中主和派占了上風,孝宗需要張浚這個主戰(zhàn)派來給自己撐撐場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