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重生歸來我靠祖?zhèn)骶幩嚢l(fā)家了

第十九章 水波紋燈罩

  柳青回復(fù)了肯定的答復(fù),好奇地猜測著林姐的來意。

  ---

  第二天上午,柳青來到“溪畔”咖啡館。這是鎮(zhèn)上為數(shù)不多的文藝小店,裝修簡約現(xiàn)代,顧客多是年輕人。

  林姐熱情地迎上來:“小青,快來看看這個!”她指著角落里的一組燈具,“這是我去年在大理買的,說是手工編織燈罩,要價八百一個呢!”

  柳青仔細端詳那組燈具——竹編的燈罩造型別致,但工藝其實很普通,遠不如清河柳編精細。

  “林姐的意思是...”

  “我在想,你們柳編能不能也做這種現(xiàn)代風格的燈具?”

  林姐興奮地說,“現(xiàn)在城里人就吃這套,手工、復(fù)古、文藝范兒!”

  “我可以試試!不過要用我們清河柳編特有的技法?!?p>  “太好了!”林姐拍手道,“先做六個樣品,效果好我長期訂貨!”回家的路上,柳青滿腦子都是設(shè)計構(gòu)思。

  她想起奶奶“柳編百樣圖”里的一種“水波紋”編法,前幾天她還找到一位水波紋編得很好的老匠人。

  如果應(yīng)用到燈罩上,光線透過時會投射出美麗的水影效果...

  柳青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爺爺去工坊了,她翻出百樣圖開始研究。

  正當她沉浸在設(shè)計中時,手機又響了——是一條陌生號碼發(fā)來的彩信。

  點開一看,柳青瞬間血液凝固:照片上是張德才和一個金發(fā)外國人的合影,背景似乎是某家高檔酒店的會議室。

  更令她震驚的是,桌上赫然擺著幾個帶有復(fù)雜紋樣的老柳編,其中一個是她從未見過的奇特造型——那紋路仿佛流動的火焰,在燈光下呈現(xiàn)出奇異的漸變色彩,好像是……

  短信只有一句話:“想知道這是什么嗎?”

  這個張德才又搞什么花樣?

  柳青把這件事默默記下,只把咖啡館關(guān)于燈罩的事跟爺爺說了,老人痛快答應(yīng)柳青設(shè)計他來編樣品。

  爺爺布滿老繭的手摩挲著柳青畫出的設(shè)計稿,渾濁的眼睛里閃著光:

  “這‘水波紋’編法,你奶奶當年教我時,就說這紋路像活的,能把光也揉出靈氣,現(xiàn)在用在燈罩上,更妙!”

  柳青興奮得眼睛發(fā)亮,祖孫倆連夜備料。

  爺爺穩(wěn)坐主位,手指靈活如游魚,示范著“水波紋”起編的關(guān)鍵:柳條在他掌心翻轉(zhuǎn)纏繞,細密的紋路像緩緩漾開的漣漪。

  第一個樣品完成。

  燈罩主體采用改良后的水波紋編法,柳條與金屬框架的連接處巧妙地留出了伸縮縫隙,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優(yōu)雅的弧度,仿佛被風吹皺的水面。

  柳青把燈罩輕輕套在臺燈上,按下開關(guān)。剎那間,整個工作室變成了水下世界——

  墻壁和天花板上蕩漾著柔和的光紋,隨著燈罩的輕微轉(zhuǎn)動,那些光紋就像真正的波浪般流動起來。這效果比她想象的還要美妙十倍!

  柳青抓過素描本,畫下新的構(gòu)思——如果不用一個整體框架,而是采用可調(diào)節(jié)的模塊化結(jié)構(gòu)呢?

  柳青打了一個哈欠,她讓爺爺趕緊去休息,白天還有很多事,剩下的設(shè)計晚上再做。

  ---

  “三、二、一,上架!”

  柳青點擊鼠標,馬家燈籠的詳情頁在淘寶店“清河柳編工坊”正式上線。

  張磊精心拍攝的九宮格照片中,那些金色燈籠在陽光下泛著溫暖的光澤,立體編織的紋路清晰可見。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段馬老漢坐在輪椅上編織的短視頻——粗糙的手指靈活地穿梭于柳條之間,如同演奏某種古老樂器。

  “定價是不是太高了?”馬老漢的兒子馬強盯著屏幕上“298”的字樣,眉頭緊鎖,“這破燈籠在集市上三十塊都沒人要。”

  張磊拿起一個燈籠:“純手工立體編織,假如每個要編兩天,這已經(jīng)是友情價了?!?p>  院子里,馬老漢的孫子馬小川正不情不愿地幫爺爺打包燈籠。這個染著一頭黃毛的年輕人昨天被父親強行從城里叫回來,滿臉寫著“嫌棄”。

  “輕點!”馬老漢用拐杖敲了敲孫子的手,“這燈籠比你爹歲數(shù)都大,經(jīng)不起你這么折騰?!?p>  馬小川翻了個白眼:“爺,現(xiàn)在誰還買這破玩意兒?我哥們直播帶貨,一晚上能賣十萬塊錢的藍牙耳機!”

  第一聲“叮咚“提示音響了。

  接著“叮咚”“叮咚”“叮咚”

  張磊瞪大眼睛“天哪,剛上架就二十單?!?p>  馬小川也湊了過來,不可置信地看著不斷跳動的銷售數(shù)字:“假的吧?這破燈籠真有人買?”

  不到一小時,五十個燈籠銷售一空。后臺咨詢框不斷閃爍,有人問能否定制更大尺寸,有民宿老板想批量采購,甚至還有個影視劇組詢問能否用作古裝劇道具。

  “這...這些人瘋了嗎?”

  “他們買的不只是燈籠。“張磊點開訂單頁面,“是情懷,還有故事?!?p>  確實,每條訂單備注里都寫著類似的話:“支持老手藝!”“被視頻感動了,買來送爺爺?!薄跋M蠣敔敹啾V厣眢w...”

  馬老漢編織著一個小燈籠,柳條在指間穿梭,渾濁的眼中泛著淚光。

  “燈籠全賣光了!客戶還想預(yù)訂下一批!”

  馬老漢的手抖了一下,正在編織的柳條掉在地上:“全...全賣了?”

  “不僅賣了,還有人出雙倍價錢買樣品!馬叔,您要發(fā)財了!”

  馬小川盯著銷售頁面看了半晌,突然轉(zhuǎn)身跑進屋里,抱出一堆彩色包裝紙:“柳姐,用這個打包行不?顯得高檔!”

  柳青哭笑不得。這個十分鐘前還嫌棄燈籠的年輕人,現(xiàn)在眼睛里的光比燈籠還亮。

  爺爺背著手站在一旁,比誰都冷靜。

  “別高興太早,”他敲了敲一個燈籠骨架,“這種結(jié)構(gòu)經(jīng)不起快遞折騰?!?p>  柳青心里“咯噔”一下。爺爺說得對,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能否承受長途運輸,確實是個問題。

  “先發(fā)二十個試試水?!彼龥Q定道,”用加厚氣泡膜,每個角落都保護好?!?p>  安排好打包發(fā)貨,工坊的工作張磊盯著,柳青回去繼續(xù)她的水波紋燈罩設(shè)計。

  第一批燈籠發(fā)往全國各地。柳青特意選了順豐快遞,每個燈籠都用泡沫紙仔細包裹,再裝進定制的瓦楞紙盒。

  她以為萬無一失,卻沒想到災(zāi)難才剛剛開始?!坝忠粋€差評!“張磊盯著電腦屏幕,臉色難看,“客戶說收到的燈籠散架了,要退貨退款?!?p>  柳青翻看著手機記錄:“這已經(jīng)是第八個了!破損率快40%了!”

  院子里堆著七個退回的燈籠,有的骨架斷裂,有的編織面破損,看得馬老漢心疼得直哆嗦。更糟的是,差評影響了店鋪評分,新訂單量開始下滑。

  “傳統(tǒng)燈籠用的是竹條骨架,經(jīng)不起快遞折騰。“爺爺檢查著破損處,眉頭緊鎖,“得想個法子?!?p>  當晚,柳青半夜起來喝水,發(fā)現(xiàn)爺爺房間還亮著燈。推門一看,老人正對著一個拆開的燈籠苦思冥想,桌上擺著各種奇怪的零件——細鋼絲、彈性布帶、甚至還有汽車防震泡沫。

  “爺爺?您還沒睡?”

  爺爺頭也不抬:“你奶奶當年發(fā)明了一種'筋骨法'...”

  柳青湊近看,發(fā)現(xiàn)爺爺正在燈籠骨架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加裝微型彈簧,外層用特殊編法加固,既不影響外觀,又增加了彈性。

  “這樣行嗎?“柳青拿起一個改裝好的燈籠,輕輕擠壓,果然比原來柔韌多了。

  “試試才知道。”爺爺揉了揉發(fā)紅的眼睛,“明天寄五個試試?!?p>  手機屏幕亮起,是林姐發(fā)來的消息:“小青,樣品進展如何?縣里文化局的李局長下周要來店里,我想給他看看咱們的創(chuàng)意?!?p>  第二天天邊泛起魚肚白時,柳青面前擺著三個不同尺寸的柳編模塊。

  它們可以像積木一樣自由組合,通過活動扣件固定在簡易骨架上。這樣不僅解決了張力問題,還能根據(jù)客戶需求調(diào)整燈罩大小和形狀。

  有了模塊化設(shè)計的思路,剩下的五個燈罩進展神速。到傍晚時分,六盞各具特色的柳編燈罩整齊地排列在工作臺上——

  有適合餐桌的圓形吊燈,有適合墻面的壁燈,還有一個小巧的臺燈,每個都展現(xiàn)出水波紋獨特的流動美感。

  “我拿去給林姐看看!”吃完早餐后柳青把燈罩裝進紙箱,顧不上等爺爺回應(yīng)就沖出了院子。

  她沒有注意到,馬路對面的樹蔭下,一個戴鴨舌帽的年輕人正用手機拍下她的一舉一動。

  “太神奇了!“林姐驚嘆道,仰頭看著剛安裝好的主燈。傍晚的陽光透過柳編燈罩,在咖啡館的木質(zhì)地板投下粼粼波光,仿佛有一條看不見的小溪在室內(nèi)流淌。

  幾個顧客已經(jīng)舉起手機開始拍照,一個戴眼鏡的女孩驚呼:“這簡直就是藝術(shù)品!在哪里能買到?”

  柳青笑著說:“這些都是手工編織的,目前只有這幾款...”

  “我全要了!”林姐斬釘截鐵地說,“不,我的意思是,我想長期訂購!每款先來十個,不,二十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