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氣得以提升,相應的營氣,也需要充實。所謂營氣,指達到筋脈貫通,氣血調(diào)和。
如何才能補充營氣,怒天百思不得其解。正在郁悶懊惱之時,橙香不知從什么地方弄來一本書,書名叫,《營氣修煉大法》。
怒波欣喜的打開書,上面這樣寫到:營氣之關(guān)鍵在于:打通任督二脈。
所謂任脈,位于人體之正面,掌握人體之血脈,又叫“陰脈之?!保采婕岸膫€穴位。
此二十四穴位,連成口訣:
脈會陰上曲骨,中極關(guān)元石門出;
氣海陰交與神闕,水分下脘建里結(jié);
中腕上脘巨闕從,鳩尾中庭又膻中;
玉堂紫宮華蓋連,璇璣天突與廉泉;
頦唇溝中承漿全。
修煉任脈,需要從如下地方著手,其心法是:
會陰前后兩陰間,恥骨上緣曲骨安;
臍下四寸為中極,三寸關(guān)元二石門;
寸半氣海一陰交,神闕當臍腹中找;
臍上一寸是水分,下脘建里又中脘;
上脘巨闊至鳩尾,各穴間隔一寸距;
胸劍聯(lián)合取中庭,膻中乳間四肋平;
三肋玉堂二紫宮,一肋華蓋胸骨中;
璇璣胸骨柄中央,胸骨上窩天突鑲;
結(jié)喉之上尋廉泉,承漿頦唇溝中點。
所謂督脈,位于人體之背面,掌管人體之氣,又叫“陽脈之?!?,共涉及二十八個穴位。
這些穴位分別為:
長強、腰俞、腰陽關(guān)、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那么,如何打通任督二脈,可以采用“小周天功法”。
基本內(nèi)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 1/2~1/3 坐于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并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輕閉,兩眼內(nèi)視,耳聽呼吸。若慣于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后,則站、臥、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diào)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jié)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shù)周,使精神恢復常態(tài)后,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練功方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nèi)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 8~12 次為宜。呼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shù)息法制之:只須數(shù)呼氣之數(shù),從 1 ~ 10 ,再回頭從 1 ~ 10 ,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shù)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鐘。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于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練功約 3 -5 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chǔ)。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chǔ)者,可能出現(xiàn)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習慣等,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xiàn)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xiàn)象漸會消失。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當?shù)谝徊焦Ψň氈撩看魏魵庾杂X心窩部發(fā)熱時,即可意息相隨,于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nèi))。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 3 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 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氣時出現(xiàn)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xiàn)小腹中汩汩有聲。
第三步:調(diào)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fā)熱后,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 3 次,每次 40 分鐘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nèi)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xiàn)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qū)及四肢發(fā)熱等,這些現(xiàn)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接上步,當?shù)ぬ镎鏆獬鋵嵉揭欢ǖ某潭?,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于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于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后“玉枕關(guān)”,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nèi)視頭頂法,一般即可沖過玉枕關(guān)。本步是關(guān)鍵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shù)可適當增加至 4 -5 次,每次需 1 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nèi),氣流即可沖過“玉枕關(guān)”。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shù)次;慢者需數(shù)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xiàn)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guān)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松;通關(guān)后(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松愉快。通關(guān)后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huán)(即“小周天”)。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huán)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jīng)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xiàn)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xiàn)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梁緊張,環(huán)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后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
最實用最簡單的方法為:貼墻功。
具體做法是:人面對一堵墻或者一扇門站立,鼻尖觸墻,腳尖也觸墻;鼻尖貼墻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鼻尖依舊貼墻,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重復第一次下蹲的動作
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wěn),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后傾斜倒地。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后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wěn)定即可,然后緩慢下蹲、起立。
做功時一定要專注于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后倒。下蹲、起立的次數(shù)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后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二十七次,三十六次,四十五次,五十四次,六十三次,七十二次,八十一次等等。
看完這些之后,怒波胸有成竹,專心致志地練氣了營氣。
不久,營氣已練成。